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合理用药

新冠肺炎真的只是肺炎吗?
发布日期:2020-11-04

  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堪称离奇诡异,潜伏期长及初始症状的隐蔽性使人们防不胜防。当所有人以为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暂时告一段落之际,前段时间北京地区再次出现感染病例,让公众的日渐放松的神经再次紧张。那么,对于目前大家关心的部分热点问题,我们做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波疫情什么时候来?

  秋冬季是病毒好发季节,且目前有些国家感染病例还处于上升期,所以普遍的看法是:全球第二波疫情必然会来。至于什么时候来,预测主要还是在9-11月份期间,具体时间目前尚不明朗。至于中国,我们的目标是没有第二波疫情。中国的做法就是,无论是输入性的,还是局部的反弹,我们都会快速反应,精准防控,防止第二波疫情的出现。

  北京这次疫情是一个散发疫情,只是一个突发性的小范围疫情,这一波在流行病学史上,我们只是说它是一个局部的反弹。某个角度而言,现在出现的小范围新发病例,也是件好事情,有利于发现新的病毒传播途径,及时做好防控策略。

  新冠肺炎真的只是肺炎吗?

  之前大家都认为新冠病毒(SARS-CoV-2)和SARS病毒或者流感病毒一样,主要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临床症状也主要是咳嗽、发烧和呼吸窘迫。但这种“共识”自疫情发展以来,不断地被推翻:很多新冠病人感染后,诱发了肾脏受损、心肌梗死、心脏发炎、脑炎、中风甚至多器官衰竭……简单的说,新冠病毒引起的,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更多的是一种广泛累及血管的全身疾病!

  这一研究也解释了之前困扰临床医生的众多谜团,包括为何患者会出现“新冠病毒足”、为何有儿童感染后出现类似川崎病的“小儿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显然,如果血管内皮细胞出了问题,这种输送的通道就可能被破坏,那么我们就可能在心脏、大脑、脾脏等各个部位出现问题。

  基因突变让新冠病毒更加危险?

  据一些外媒报道,经过实验研究,新冠病毒已产生基因突变,使人体细胞更容易受到感染。目前,这只是实验室基因检测的结果,需要警惕,但真实世界中是否这样,仍需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根据世卫组织在6月份的观点,突变并未使病毒更容易传播,也不至于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其变异率高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变异的速度、方向和强度会有所不同罢了。大部分的突变都是无意义的,并不会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什么大变化,也不影响疫苗的效果。目前尚无证据新冠病毒变得更加致命,我们期望病毒的突变往好的方向发展,即传染性及毒性越来越弱。但不管病毒往哪个方向变异,传染病防治最关键的就是切断传染源。

  哪种新冠疫苗可能比较有效?

  构成新冠病毒的主要蛋白包括S蛋白、M蛋白、N蛋白,以及血凝素蛋白还有外膜蛋白等。其中针对S蛋白的抗体可以有效阻断这一过程,从而防止病毒侵入。此外S蛋白还可以有效地刺激T细胞免疫应答,因此是疫苗设计最重要的一个靶抗原。

  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有6种疫苗:RNA疫苗、D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及灭活病毒疫苗等,其中前4种主要针对新冠病毒的S蛋白。

  国内外的疫苗在流程上没有大区别,主要是疫苗平台的选择。国内可能更多的是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国外做得靠前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RNA疫苗、DNA疫苗)。目前,关于新冠疫苗发表的数据很少,所以也很难去评价优劣。

  作者:潘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