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久晴无雨、秋阳以曝之时,人们常易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气干燥的见证,此即秋燥。
秋燥的发生一般集中在入秋后的9、10、11月份,是秋季感受时令燥气之邪引起的外感疾病,步入金秋,有效的预防及治疗秋燥成为时下关心的话题。
防治秋燥,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偏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川贝雪梨”“蜂蜜白萝卜汁”“川贝雪梨膏”“生姜茶”等,偏方固然好,但是不加辨证胡乱使用,往往适得其反。
素体脾胃虚寒的人食用蜂蜜白萝卜汁、川贝雪梨膏等性质偏寒凉的食物,有可能引起胃胀、胃痛,素体火热旺盛的人食用生姜茶等性质偏辛热的食物,乃火上浇油,越烧越旺。再者,根据燥邪的性质,分为凉燥和温燥,顾名思义,乃秋燥偏寒偏热之气,假若不分阴阳寒热,不加以辨证施治,盲目“养生”无异于慢性毒药。
秋燥一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因而针对秋燥初、中、末不同阶段,提出“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的防治方法。
上燥治气
上燥治气(治肺)即病在表,治肺为主。燥干清窍、燥热伤肺,可出现咽痛、鼻干、耳鸣、目赤、龈肿、干咳无痰气逆而喘,甚至发热、心烦等症状。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呼吸训练:调气之法,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口中细细吐出,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吐故纳新,养肺防秋天燥邪伤害。
■刮痧疗法:以肺经、膀胱经为主,采用泻法,清泻肺热,祛风解表。
■推拿疗法:手法点按印堂穴、迎香穴、鼻内外牵拉法,促进鼻黏膜血液循环,保持鼻腔湿润,预防及治疗鼻炎。
■针刺疗法:以肺经、膀胱经为主,辨证对症取穴,外以祛邪,内固正气。
■放血疗法:必要时可少商、商阳、大椎穴放血治疗,清除燥热。
■中药辩证治疗:辨证施治,以翘荷汤、清燥救肺汤等加减,对症治疗。
■饮食指导:体质辨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中燥增液
中燥增液(治脾胃)即病至中期,燥伤肺胃,以治脾胃为主。肺中燥热下移大肠,出现腹部灼热如焚而泄泻;或肺中有燥热,液亏肠闭,出现腹胀、大便秘结;或久病肺胃阴伤,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等。
■中药辨证治疗:辨证施治,肺燥肠热证以阿胶黄芩汤加减润肺清肠,清热止血;肺燥肠闭证以五仁橘皮汤加减肃肺化痰,润肠通便;肺胃伤阴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滋养肺胃之阴。
■针刺疗法:辨证取肺、脾胃、大肠、小肠经,调节胃肠道功能,滋阴润燥。
■推拿疗法:掌揉天枢、水分、中腕、关元等穴位,理气助运,调理中焦。
■饮食指导:体质辨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下燥治血
下燥治血(治肝肾)即燥热久羁,深入下焦,以治肝肾为主。真阴耗伤,可见昼凉夜热、低热不解,干咳、痉厥、口渴等。
■中医辨证治疗:辨证施治,以左归丸、三甲复脉汤、小复脉汤等加减,滋养肝肾,潜镇虚风。
■针刺疗法:辨证取肺、肝、肾、心经,以清热润燥,滋补肝肾。
■推拿疗法:掌推膀胱经、肾经、肝经,点揉肾俞、肝俞、肺俞、阳陵泉等穴位强筋壮骨。
■饮食指导:体质辨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研究认为,对燥证要以预防为主,自古以来,中医便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
许多燥证发生前,人体很长一个阶段都属于亚健康状态,而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有多种调治方法,总结为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饮食、谨慎起居等养生调摄之术,形成了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内外药物治疗等调治方法。
食物与药性一样,也有寒温润燥之分,故需寒温润燥适宜,若体质上有所偏者,则宜依体质调整饮食及起居。
(来源:文汇报 作者丁文芳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中医康复科医师)
小贴士
面对凶猛的秋燥,中医主张“燥者润之”,意为燥邪为病当用润泽的方法来治疗。但是,所谓的“润”,并不是仅仅补水那么简单。
古代著名医家刘河间提出燥病的具体治疗方法为“补肾水阴寒之虚,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中燥热之甚,济胃中津液之衰”,分别点明了燥病治疗中应重视的各个环节。
为预防秋燥病的发生,平时需饮食宜温,以阳和阴。宜食梨、芝麻、生地粥等,以润秋燥。不宜施行吐法、汗法、以免消灼阴津。
银耳粥
银耳1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适用于肺虚咳嗽、阴虚地热、口干津少等症状,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在秋令服用。
梨子粥
梨子2只,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待粥煮好后放入冰糖50克,吃梨食粥。该粥具有良好的润肺御燥止咳功效,可作为秋令常食保健食品。
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磨成细粉,待粳米煮成粥后拌入芝麻同食。适合于肺燥咳嗽、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者食用。
胡萝卜粥
胡萝卜50克,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成粥。胡萝卜含有丰富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合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菊花粥
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再煮成粥。菊花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有较好疗效,对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枸杞粥
杞子3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补虚等功能,适合于中老年人肝肾阴亏视物模糊、腰酸脚软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