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上接咽喉下连胃部,是食物进入体内的必经通道,食管疾病的症状较多,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烧心为典型症状。肥胖、高脂、高糖饮食、吸烟、饮酒、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长期处于神经高度紧张、抑郁、焦虑等,都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情。在近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2015年工作启动会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邹多武教授介绍:“当胃里的食物连同胃酸、胆汁一起反流到食管时,会刺激食管引起各种反流相关症状,严重长期的反流还会损伤食管黏膜。由于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比较多样化,有的患者会表现为胸痛,腹胀,咽喉疼痛等,导致患者可能会误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咽喉炎,挂错号,看错医生。”
2014年丁香园发起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患者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描述中有51%为“反酸、吐酸水”,其次有超过5种类似于“感觉胃里有东西反上来”的描述语句。此外,2015年一项由28000名医护人员参与的胃食管反流病最新调研显示,29%的医护人员可拟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对此,邹多武教授强调,“胃食管反流疾病已经普遍存在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这一疾病的诊断率却相对较低,这与该疾病认知度差,疾病症状多样化以及病人对疾病描述不清楚有很大关系。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教育普及和规范诊治率的提高已成为目前食管疾病工作的重点。”
邹多武教授提醒: “食管疾病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知识普及需要医生、患者共同的努力,共同提高认知。当有上腹痛、胸痛、反酸水、咽喉疼痛、慢性咳嗽、哮喘频发等症状时,应主动去医院消化科做检查,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食管方面的问题,一旦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疾病,要积极规范治疗。目前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在药物选择方面可以选择抑酸效果较好的质子泵抑制剂(比如埃索美拉唑),患者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就可以很快缓解症状,减少疾病隐患。”
201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成立。2015年食管疾病协作组将在全国各地推进当地食管疾病的继续教育和患者教育工作,此外协作组还将为中国医院协会提供学术和专家支持,推进食管疾病标准化诊断和治疗流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