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高低都不好
发布日期:2014-01-07
骨密度检查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人体多个部位都可以进行骨密度测量,如髋部、脊椎、腕部、足跟等。
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健康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如果分数在“标准”范围内,则骨密度被认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个标准差的人称为骨质疏松患者,这些人群最终超过95%的人会发生骨折。
常有些病人要进行骨密度值的比较,或是治疗两三个月后就要求复查骨密度,看是否有疗效,其实这些都是误区,骨质疏松的诊断是基于患者与正常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的对比。因此,骨密度检查只能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并不可靠。实际上,骨密度高了低了都不好。对于使用激素的病人,要求每隔半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质流失的程度;对于检查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则隔一年检查一次就可以了。
一般在35岁左右,人体骨量达到其一生中的最高值,这时钙的含量就是人体的峰值骨量。主要由三种因素决定:遗传因素;补钙因素;身体锻炼状况。因此,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这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正悄悄影响着中青年的健康。
(来源:健康咨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