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

“双心”疾病诊治需双管齐下
发布日期:2013-11-08
    调查显示,约2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心境障碍,其中患抑郁症比率约为70%。因此,及时给予心脏病病人精神方面的诊治,既能纠正抑郁症状,又能改善心脏病预后状况——“双心”疾病诊治需双管齐下。 
 
  抑郁症与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重度抑郁症约占世界年度致残率的12%,占所有疾病负担的第4位。统计显示,在患有一个至多个慢性疾病的患者中,平均9.3%至23%的病例伴有抑郁症。同样,冠心病也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原因,显著提升疾病经济负担。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疾病与死于其他疾病的病人比率,由1951年的12.8%增加至1990年的35.8%。
 
  去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合作开展了“心血管疾病与心境障碍的关系研究”的课题。近两年来,该院心内科已完成了300名冠心病(主要为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境调查,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这些病例中,大约有五分之一合并心境障碍,其中患抑郁症比率约为70%。由此提示,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是临床中一个重大隐患,如不能及时解决,恐怕使病情“雪上加霜”。换言之,及时给予心脏病人精神方面的诊治,既能纠正抑郁症状,又能改善心脏病预后状况,堪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承担上述临床课题的中方专家、哈医大一院心内科主任田野教授表示,目前已经确定重度抑郁、焦虑与冠心病之间确实存在“藕断丝连”的情况。尤其是抑郁症可导致心脏病,而心脏病也与抑郁症脱不了干系。抑郁症还能增加冠心病病人的远期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调查数字显示,冠心病病人抑郁症发病率为健康人的3倍。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亦是普通人群的3倍之多。这一结果提示,减少心脏病病人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意义。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多种,主要有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以及肥胖、A型性格、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近年来抑郁症与冠心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现象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此两者间“管道沟通”的“奥秘”,到现在尚未被破译。田野认为,“双心”疾病的发生,可能与行为、遗传、免疫机制紊乱、凝血机制异常等问题有关。在行为机制中,抑郁的人群常常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低体力活动和长期不节食,结果促使肥胖症和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而这些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田野介绍,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世界卫生组织就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卫组织对健康的进一步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皆健全。从这个角度上,对心血管病的患者而言,躯体的疾病只是一方面,心理上的问题有时可能更严重。
 
  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中,合并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科病症者约达70%,这些“双心”(即心血管病和心理疾患双重疾病)病人需同时诊疗两种“心病”,但由于患者对此方面认识不足、心内科医务人员对非本专业的心理专科知识欠缺、多学科协作医疗有待完善等原因,目前的心内科医生对心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漏诊误诊率高达84.1%。
 
  针对上述情况,哈医大附属一院心血管内科已计划近期在全省率先成立“双心门诊”——即心脏和心理门诊。田野介绍,这一全新概念的门诊由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的心内科医生出诊,在诊治病人心脏疾患的同时,还将对并存心理疑惑或心理疾病的人给予心理咨询及疏导。对焦虑或抑郁问题严重者,将采用药物治疗,使心脏病患者真正享受到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心脏监护、心理危机干预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达到“双心”均健康的理想状态。
 
  田野表示,凡患有顽固性高血压、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心脏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起搏器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难治性心力衰竭及难以解释的心脏病症状的7类病人,今后均应该成为临床“双心”疾病的重点排查人群。通过为“双心”患者诊疗躯体与心理问题,从源头帮助病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衣晓峰 杨景波 生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