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医改,惠民新政策
经一年多的酝酿,多方征集民意,40多次的修改,千呼万唤的北京新医改方案——《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于6月12日正式“亮相”,勾勒出北京医改的惠民蓝图。
医保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将提高
在北京市朝阳医院缴费处,已退休的吴老太太手持医疗卡,从包里掏出20元交进窗口。吴老太太因感冒发烧来看病,打点滴和买药的费用加起来总共花销将近400元,而实际上只花了十多元,报销比例达85%以上。
根据新医改方案,力争提前实现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达90%以上,提高在职职工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建立医药费用控制机制,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抑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等等,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例如2010年度的报销限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17万元提高到30万元,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和无业居民医疗保险由7万元提高到15万元。
新医改方案还指出,将全力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今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45万公费医疗人员,将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体系。2011年,北京市还将启动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准备工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表示,北京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和报销的比例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部分医院试行全年无假日门诊
看病难历来为京城百姓所诟病,针对此问题,新医改方案提出,通过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康复在社区等措施来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并在北京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实行全年无假日门诊。2010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到社区就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开展社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试点工作,方便群众就医。
在已开始试点的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号收费处新贴出了一张门诊时间,下午5时过后,尽管已经下班,部分医护人员仍在接待患者。在接近30分钟的时间段里,来此就诊的人约15人次。
门诊部候诊处,一个小孩儿在大人的怀里不停地啼哭,小孩儿奶奶说,因临近大医院关门时间,邻居介绍他们来这儿的急诊,所以就打车赶过来了。
该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心实行轮班制度,每天正常下班时间后,会安排医生和护士职守到次日上午。
北京市卫生局表示,从今年7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24小时服务,在周一至周五门诊服务时间延长至晚8时,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
新医改以促进健康为目标之一
在北京市新医改方案数十项具体举措中,除了明确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的相关政策性的举措外,还明确提出了一点新目标,将“促进健康”作为新医改的目标之一,即让群众“少得病”。
方案中强调,全民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广泛普及,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部常住人口,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塑造“健康北京人”、使北京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北京市各大社区开展一系列讲座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此前,第七届海淀文化节文化科技讲座在社区服务中心刚刚落幕,该讲座主题为“免疫与健康、科学就诊”,与新医改找准了契合点。
“4月份就开展了一些健康宣传讲座,讲述了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和危害,医护人员还在现场发放了宣传小本。”北京市西长安街社区的一位居民说。
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门户网站上,社区大讲堂将开讲,主题涉及健康与生活方式、心理咨询等相关内容。
同时,北京将新增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比如,2010年将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万人、乳腺癌检查1.2万人,对2.4万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等。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将惠及全部常住人口,增加11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针对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