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提醒>>生活提醒

排便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
发布日期:2016-05-25
  朱莉·霍兰在其著作《厕神》中提到,“马桶爱好者们认为,文明并非源自文字的发明,而是第一个马桶”。
 
  随着技术进步,如厕用具也在不断向更加舒适、贴合人的生理需求发展。但蹲便和坐便之争从未停止。其实,蹲坐各有利弊,遵从习惯,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就好。
 
  蹲便:理论上更易排便
 
  蹲便比坐便好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一块被称为“耻骨直肠肌”的肌肉。北京市回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北京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钢介绍,这块肌肉从一侧耻骨出发,在直肠后面绕一圈,再回到另一侧耻骨,形成一个环,正好把直肠钩拉住,使直肠形成一个尖端向前的角度,称为“肛管直肠角”,简称“肛直角”。一般坐姿的肛直角大约是80°~90°,而蹲姿时肛直角可以达到100°左右。理论上来说,肛直角越大,排便时所费的力气较小,所以蹲便更为顺畅。此外,人在下蹲时,腹部的压力比坐着时要大,这样做能够减少腹部用力,对排便顺畅也有帮助。
 
  但除了生理结构上的区别,我们还要考虑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你是否知道有一个词叫做“亚洲蹲”,也就是我们蹲便的姿势,蹲下时脚底要全部着地,脚跟离地可不算。这个姿势,据调查100%的亚洲人可以做,而仅有13.5%的美国人可以做到,而13.5%中的9%是美籍亚裔,剩下的都是瑜伽狂。英国《每日邮报》在2015年1月对中国厕所的一篇报道中认为,中国的厕所需要一场革命,主要就是“消灭蹲便”。
 
  对于西方人来说,蹲便并没有那么美好,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蹲便的历史更悠久也更有市场。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公共使用的蹲厕不仅能低成本地满足大量人口的生理需求,还可以收集排泄物作为肥料。因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和集体经济时期,中国都广泛地使用着蹲厕。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抽水马桶进入了许多家庭,但随着人们卫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对马桶带来的健康隐患也有了许多的顾虑。当马桶出现在公共场合,坐便容易传播各种皮肤疾病成了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一项网上发起的投票结果显示,高达88%的国人认为景区厕所应该采用蹲厕而不是坐厕。
 
  坐便:减轻腿部压力
 
  尽管蹲便理论上更易排便,但坐便并不会直接导致肛肠疾病。“坐便是社会发展趋势下的选择,只要慢慢形成了习惯,坐便也是理想排便方式。”朱钢介绍,坐着确实相对更加舒服,对腿部的压力较小,时间长了也不会出现腿部发麻等情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有人在坐便器上看书看报,延长了如厕时间,从这个角度出发,增加痔疮发病率也不是不可能。相对于蹲姿,坐便腹部朝下重力作用不明显,排空时间更长,腹部用力更多,也更加耗时。
 
  虽然蹲姿理论上有助于排便,但对于一些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未必有优势。因为蹲便时腹压增大,再加上排便比较用力,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老年人体力较弱,蹲久了,如果快速站起来,也容易诱发改变体位所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从而会发生头晕、眼花摔倒,发生骨折等意外事件。
 
  排便:记住“16字秘诀”
 
  采用何种姿势排便,更多是个人习惯而已,很难讲哪种姿势更为健康。不管是坐便还是蹲便,对于预防肛肠病,朱钢提出了一个16字秘诀,即“定时定点、速战速决、专心致志、随有随去”。如厕最好不要有任何“私心杂念”,就用这3~5分钟解决好这一件事,思维意识、神经系统和生理功能调配到一致的状态,这样才能培训好自身生理反馈,利于排便。每次如厕不能超过5分钟,不然持续的压迫充血容易造成痔疮等肛肠病。一些老年人很难在5分钟内解决,可以站起再坐下,把时间间隔开,坚决不能一次就蹲坐十几分钟。
 
  (来源:健康时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