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时评

向基层公卫服务痛点“开刀”
发布日期:2019-03-13

  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巩固和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药卫生界别协商会议在京举行。委员们聚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探讨如何向痛点、难点“开刀”。

  医防融合还需破痛点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过去一年发布的文件中,医防融合成了高频词,预防理念被强化。而当前,基层医防融合并没有真正形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直言:“门诊医保报销额度低、缺少药品等因素,导致很多患者不愿到基层就诊。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为例,大部分老百姓还是会到二级、三级医院看病拿药。实际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群众涌向大医院造成了‘看病的人不管理健康,管理健康的人不看病’的医防分离现象。”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杰孚认为,应增加医保目录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面,使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药物种类尽量与大医院相同,否则开药只能跑大医院。“在家门口把问题解决了,既能提高慢性病的治疗率、控制率,提高慢病管理依从性,还能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吴浩直言,当前医防融合的另一个痛点是考核脱离实际工作。“医生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填表上,若能省下时间可以做更多医防工作。”以慢病管理为例,管理一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既要填高血压管理的表格,又要填糖尿病管理的表格。他建议,将按病种考核改成按人考核,强调综合达标率,由重形式的过程考核转为将健康管理结果作为核心指标。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的主体,县级疾控中心要主动融入医改,真正实现医防融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说,疾控中心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防衔接,以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有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疾控中心数据收集和分析利用的优势,提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质量。

  人才困境亟待打破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要靠人才兜底,然而当前,无论是全科医生还是乡村医生,都面临着短缺并且流失的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董事长兼院长董瑞说,尽管在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方面,国家已出台很多举措,但远远不能满足基层需求。应鼓励支持取得助理医师以上的专科医生及乡村医生培训转岗,充实基层全科医生队伍。

  “实行本土化培养,破解引进难、留住难问题。”针对乡镇卫生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认为,对志愿回本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鼓励报考医卫高职院校,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生活费补助,签订培养协议,毕业后考试考核合格,简化招聘手续,直接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

  徐自强认为,还应从国家层面探索建立符合乡村医生职业特点的养老保险机制,增强乡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

  在吴浩看来,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对基层也很关键。“许多三级医院的‘高护’(高年龄、高资历),既懂医疗又能做公共卫生服务。护士进行转岗培训后,可以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建议增加社区护理编制,让护士下沉。”

  增加公共卫生服务投入

  徐自强说:“近年来,国家对基层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受财政保障方式的影响,部分地区本级财政对基层卫生事业投入不增反降,极大影响了基层卫生工作的积极性。”他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文件,严禁将基本公卫经费打捆作为基层医务人员人头经费,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头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等由地方财政足额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部用作基本公卫服务专项支出。

  杨杰孚说,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使用的自主权,改善病房及门诊环境,加强基层检查设备配备,确保转诊后患者诊疗的延续性。根据地理位置及人口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建议组织专家,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和再评估,切实明确乡村卫生技术人才短缺程度,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原因,由相关部委牵头协调部际办公,制定一整套政策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说,以此督促各级政府通过持续建设,筑牢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在“十四五”末期建成比较健全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为健康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健康报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