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破除以药补医的改革成果,既要再造补偿机制,确保公立医院坚守公益性,也要重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只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人”的力量充分集聚起来,让广大医改主力军心无旁骛地投入改革,才能打破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瓶颈,为进一步深化医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公立医院的发展活力。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在公立医院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经验:既不能简单照搬市场机制下管理企业的办法,使公立医院偏离公益性轨道;更不能沿用以行政手段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的路子,让公立医院丧失发展活力。落实公立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就要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内部绩效分配等权利。为此,政府不仅应对公立医院充分授权,打破过去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医院真正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招人、用人;还要着眼于制度创新,努力破解编制内外人员同工同酬问题、退休后待遇问题等难题。
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就要尽快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励机制。薪酬制度改革,不是简单地给医务人员涨工资,而是要通过改变收入结构和激励方式实现“腾笼换鸟”,让广大医务人员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合法合规地获得体面、有尊严的收入;同时激励医生为患者提供质量可靠、费用适宜的医疗服务,将改革获得感通过主力军的努力传导给更多患者,重建医患之间至关重要的互信关系。长期以来,受制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约束,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设计难以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了“空中画饼”。在新时代的改革征程中,还需要地方改革者拿出真招实式,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别化探索,将薪酬制度改革的“设计图”转化为“施工图”。
同时,公立医院也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重要作用,建立不以“经济效益论英雄”的考核激励制度,注重技术难度、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学科发展等公益性指标,在内部分配中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人员倾斜,一方面鼓励临床科室收治疑难重症,一方面引导医务人员科学施治。此外,公立医院还应意识到人才资源是强院之本,健全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实现医院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激发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管理、服务人民健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来源:健康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