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关爱神经纤维瘤病患者
发布日期:2023-05-23

  5月17日是“世界神经纤维瘤病关爱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小儿神经内科专家王艺教授介绍,神经纤维瘤病(NF)是累及多系统、致畸率和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罕见病。

  其中,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最常见,推算中国发病率为5/100万,丛状神经纤维瘤(PN)约占NF1的50%,I型神经纤维瘤病-丛状神经纤维瘤(NF1-PN)会造成患儿持续加重的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和心理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对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神经纤维瘤病的遗传相关比例高,起病年龄非常小,如果不加以医治,致残致死率高。NF1诊疗路径明确,但疾病知晓度极低,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患者往往需经过新生儿科、眼科、影像科、神经科、皮肤科、肿瘤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后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调研显示,NF1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误诊、漏诊情况,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时间为3~5年。

  对于NF1这样有药可治的罕见病来说,MDT模式(多学科联合诊疗)非常重要,不同专业、不同科室的医生不断地积累在NF1上的经验,凝聚和培养MDT团队,出台更多的临床指南和相关的专家共识,提升疾病诊疗水平和研究水平,相信战胜疾病指日可待。

  在靶向药物出现前,NF1治疗原则主要是依据不同的发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外科整形、手术切除肿瘤、放疗等。

  但85%的NF1不可手术,手术风险大且复发率高,术后复发风险为50%,且往往无法彻底切除所有病灶,治疗效果有限。

  作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NF1治疗药物,司美替尼的MEK靶向抑制的创新机制可以帮助控制瘤体体积,延缓疾病进展,发挥了关键性的“刹车”作用,是NF1药物治疗从0到1的突破。

  此外,神经纤维瘤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容貌和其他身体外观上的损害,患者会受到公众异样的目光、歧视和孤立。

  因此,要提高对NF1的疾病认知,由社会各方协力,通过开展大众科普、医生教育、推动将其纳入国家罕见病目录等多项举措并举,提高全社会对神经纤维瘤病的认知和关注。

  增加公众的认知和对疾病病因的了解,改善公众对患者群体的态度,消除疾病歧视,为NF1患者群体提供更多关爱,帮助患者得到更好、更正规的医疗诊治,持续推动我国临床诊疗在NF1领域的进展。

  王艺教授倡议要关注所有的罕见疾病,尤其是靶向药物和修正治疗已明确的罕见病,无论它是否在国家罕见病目录内,无论今后是以目录的形式还是以定义的形式出现,都需要有更完善、更有效的疾病管理保障机制,这样整个社会的罕见病诊疗、管理和保障支持的生态圈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凌溯)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