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简单的事,现在做起来笨手笨脚;
工作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回家想学习一下拿起书却很难看进去……
遇到这些情况,人们开始怀疑:我变笨了吗?
尤其是近期,上网一搜发现好多人有类似感觉,这感觉还有一个名字,叫“脑雾”。
“脑雾”是什么?
其实,“脑雾”不是一个科学专业名词,这个名字由来已久,最早由德国医生格奥尔格·格雷纳于19世纪初提出,用来形容一种带有谵妄表现的认知缺陷。
20世纪90年代,它再次流行起来,用来描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状态。
如今,有几十种疾病与“脑雾”有关,比如更年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和抑郁等。
“脑雾”这个词语可以说非常形象,形容一种大脑云山雾罩的感觉,这种感觉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变慢、精神疲倦等。
这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某天晚上没睡好,早晨却要早起去上班时候的感觉。
好消息是,科学家研究发现,“脑雾”并不是如痴呆一样会出现不可逆的大脑结构损害,急性病因导致的“脑雾”大多数在3个月左右可以好转。
如何更好更快恢复?
一旦出现“脑雾”,想尽快恢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大脑好好休息。
1.好好睡觉
充足睡眠可以使我们巩固记忆,进行自我修复。
因此,睡眠前放下手机,泡个脚,都是很好的助眠方法。
2.健康饮食
多吃大脑喜爱的食物,比如地中海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新鲜水果蔬菜,适当摄入肉蛋奶,减少甜食、过度加工类食品的摄入。
3.适当锻炼
规律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能力,有助于大脑的健康。
不过“脑雾”严重时,不建议做剧烈运动,推荐做瑜伽、拉伸、太极等比较舒缓的运动,根据自身状况来灵活调节。
4.减轻工作强度
“脑雾”严重时,建议工作中“每次只做一件事”,这样可以减少大脑消耗,也可以更少出错。
出现了“脑雾”,不要着急,保持轻松心态,做些让大脑喜欢的事,大脑会更好地从“云雾”中清明起来。
(来源:文汇报 作者贺旻/丁晶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