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养身保健>>防病治病

治小儿外感非轻不举
发布日期:2015-01-12

小儿外感多见风寒、风热、风燥三型,三型中又以风寒居多。小儿体质本就多虚,加之语言尚欠表达,稍有不慎,易受风、受寒、受热等。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者,常用苏叶、荆芥、防风等药,以祛风散寒;风热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药,以辛凉头热;风燥者,常用杏仁、贝母、沙参、麦冬等药,以润肺止咳。兼咳嗽者,常用麻黄、桔梗、杏仁、前胡等药;兼咽痛者,加牛蒡子、板蓝根、元参等;兼鼻塞者,加辛夷、白芷等。

陈宝贵指出:以上无论何种为治,应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当“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药物上多选轻清上浮,善于疏散外邪之品,这样用药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又,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患儿,无论风寒风热,如果无汗,陈宝贵常加少量麻黄,既有利于汗出,对于风热证也取其辛散透表,有助解表的作用,犹如银翘散中荆芥、豆豉之作用,然取效较之更捷。以下是几则医案,供读者参考:

案一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法治外感风寒

李某,男,5岁,2007年11月1日诊。

发热头身痛,恶寒,咳嗽有痰,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

证属: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麻黄5克,杏仁6克,甘草3克,前胡5克,茯苓5克,辛夷3克,生姜2片。3剂,水煎服。

1剂得微汗,热退咳减,又2剂即告痊愈。

按:患者外感风寒,寒邪袭表,卫阳受遏故见恶寒;卫阳与寒邪交争故发热;卫阳失布,络脉失和故见头身痛;寒邪袭肺,肺气不宣故见咳嗽有痰,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俱为表寒之征象。依据舌脉症应诊断为风寒束表,肺气不宣之证。故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主。

上方中麻黄、杏仁一宣一降,可以止咳,其中麻黄辛温解表可以退热;前胡降肺化痰;辛夷辛温,可宣通鼻窍;茯苓、生姜健脾温中,滋养胃气以助祛邪外出。案情不复杂,方解亦简。患者共服3剂而病愈。

案二 散寒清热、消食止咳法治外感风寒兼胃有积滞

袁某,女,3岁,2005年4月30日诊。

咳嗽,咳甚则吐,发热,体温38.5℃,面浮,苔黄,脉数。

证属:风寒外束,肺热壅盛,胃有积滞。

治法:散寒清热,消食止咳。

处方:杏仁3克,金银花6克,半夏3克,槟榔3克,葶苈子3克,苏叶3克,羚羊角0.6克(分三次服)。1剂,水煎1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

二诊(5月1日):服药后下午热减,体温:37.5℃,至就诊时测体温:37.0℃。又取2剂。药后病愈。

按:风寒外束,卫阳与寒邪交争故见发热;肺气不得宣降故见咳嗽;里热上攻故见面浮;咳甚则吐为胃有积滞;苔黄、脉数为里有肺热之征象。依据舌脉症应辨为风寒外束,肺热壅盛,胃有积滞之证。治以散寒清热、消食止咳为主。

上方中以苏叶外散风寒;杏仁、葶苈子清肺止咳;半夏降逆止呕;槟榔消积化食;银花辛凉清热,可治毒热上攻;羚羊角为清肺热之良药。全方共奏散寒清热、消食止咳之功效。辨证准确,用药对症,服3剂而病愈。

案三 辛凉宣透、清肺泻胃法治风热侵犯肺胃

周某,女,9个月,2009年9月13日诊。

天气酷热,母携外出,归家后即发热,体温39.3℃,自服退热药,药力过后旋即又起。医院诊为幼儿急疹,于第二日来诊。症见:发热有汗,咳嗽,神疲,饮食欠佳,大便热泄,肛门红肿,咽红,脉浮数。

证属:风热侵犯肺胃。

治法:辛凉宣透,清肺泻胃。

处方:蝉衣3克,牛蒡子3克,金银花5克,僵蚕3克,麻黄1克,枇杷叶3克,杏仁3克,炒麦芽3克。2剂,水煎10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温服,每日1剂。

2剂后热退疹出,又服2剂而愈。

按: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故见发热有汗;热邪扰肺故见咳嗽;热邪伤气故见神疲;风热之邪伤及胃肠故见饮食欠佳,大便热泄,肛门红肿;热邪上攻咽喉则咽红;脉浮数为感受风热之征象。依据舌脉症应诊为风热侵犯肺胃之证。治以辛凉宣透,清肺泻胃为法。

上方中蝉衣、僵蚕、金银花辛凉宣透以清热,其中金银花又有解毒之效;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少量麻黄佐于辛凉方中有助于发汗退热;枇杷叶可清肺胃之热,又可止咳;炒麦芽消食开胃,促进纳食。全方共奏辛凉宣透,清肺泻胃之功效。患儿2剂服后即热退疹出,又服2剂病愈。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陈宝贵早年随柳学洙先生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高热不退,早期于银翘散中必加一二味辛温解表之药,使之汗出,热可渐退。西医给予物理降温或西药退热,热退后体温还会反跳升高,羁留不退,辛凉加辛温药汗后即不复热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寇子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