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养身保健>>夏季养生

夏季消暑话养生
发布日期:2013-07-22

酷暑盛夏,气温高热,加之昼长夜短,易受蚊虫叮咬,往往睡眠不足,令人头晕眼花、胸闷心烦、胃口减退。此时不仅要注意精神调摄、起居有节,使用一些消暑解毒、消食健脾的食物,对于防病健身、延年益寿都大有裨益。

  安神定志,起居有时

  《黄帝内经》里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酷暑伤津耗气,人容易出现神疲乏力,情绪也容易激动烦躁,此时应顺应夏天阳气旺盛的特点,注意调整情绪,莫因事繁而生急躁恼怒之情,免助阳起暴冲而伤正气。

  生活中,夏日作息一般随太阳升落而晚睡早起,午间不妨睡1-2小时,要避免晚间闷热而不睡,或晨间贪眠而懒起。要在白昼阳气隆盛之时从事日常活动,而到夜晚阳气衰微的时候,安卧休息,即古人所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阴阳运动平衡。

  夏季晚间切勿贪凉受风、当风卧或睡在地上,不可在室外露宿,睡眠时不要直吹电扇,因为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腠理开疏,如不注意防寒,晨起会感到虚乏无力、腹痛泄泻,重者会造成手足麻木不遂的中风或面瘫等。故有“夏不露宿,坐不当风”之说。

  误区:睡觉抱冬瓜降温

  临床上碰到不少患者说着这样的传言:“抱着冬瓜睡睡觉,1小时能降3摄氏度体温。”抱冬瓜降温是过去民间降暑热的土方法,儿歌唱:“心头热,揽冬瓜”。如果抱冬瓜降温真靠谱,倒是一个“环保、无污染,还不耗电”的好办法。

  “抱冬瓜睡觉可降温”实为物理降温的原理。冬瓜水分高,类似一个凉水袋,人们接触冬瓜时,由于两者温差较大会感觉很凉爽。而且冬瓜耐保存,不易腐烂,如不破坏它的表面,抱上十几天一点问题也没有。

  问题是,如果冬瓜与身体的温差很大,直接把冷冬瓜贴在肚子上会对体弱者造成不良影响——肚子骤然受冷,可导致胃收缩、拉肚子等。此外,冬瓜表面有细毛,零距离接触冬瓜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建议大家采用其他温和的降温方式,避免身体受温度刺激。

  饮食有节,清补为主

  夏季天气炎热,体内消耗增多,常使人有“无病三分虚”的感觉。祖国医学提出了夏季清补的理论,通过合理摄取一些性寒味酸、补心养肺的中药或食物来补充营养和功能活动所缺乏的物质需求,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宜以清淡、质软爽口、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宜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瓜、西红柿、黄瓜、芹菜等,既满足营养需要,又预防中暑。

  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瓜果要洗净去皮,凉菜要洗净,并加少量蒜泥、醋,既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又能灭菌解毒。

  宜选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还有绿豆汤、赤小豆汤等,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

  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说法,长夏饮食总的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学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微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

  夏月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人体肠胃功能下降,肾气不足,故饮食不可贪凉,过冷的饮食将刺激胃肠道黏膜,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立即减缓,使寒邪之气直逼脾胃,肠蠕动因此减弱,甚至肠痉挛,结果出现腹部不适。另外,夏季冷饮多是碳酸饮料,含大量二氧化碳,胃肠有炎症者饮入胃中,二氧化碳与胃酸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碳酸化合物,将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炎症。

  【消暑食品】

  ●黄瓜

  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清热泻水、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夏季是黄瓜上市的旺季,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搭配:蒜泥搭配黄瓜做法简单,用料少,还有杀菌、增进食欲的功效。

  烹调方式:凉拌黄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清炒黄瓜,或做黄瓜馅水饺。

  ●西瓜

  民间有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经常饮酒的人体内偏热,若能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热,还能加强肝脏解除酒精毒性的作用。新鲜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能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

  烹调方式:西瓜可以生吃,也可以拿来榨汁。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可以用来煮水、炒菜。

  ●绿豆

  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食谷”的美称,夏日里,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凉性药食,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

  搭配:可搭配大米或黑豆等其他豆类做成杂豆粥,能补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

  ●薏苡仁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含维生素B1和多种氨基酸,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的食物。夏天用薏米煮粥是很好的消暑健身清补剂。

  搭配:薏米红豆粥除湿、补心,还能健脾胃。

  烹调方式:暑热会减弱食欲及肠胃的消化功能,粥类食品易于消化,是消暑最佳主食。

  ●木耳

  木耳味甘、性平,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不仅有利于排毒通便,还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搭配:银耳有润肺生津、补养气血、滋肾益精等功效。将双耳用温水泡发后,与冰糖和水一起,放蒸笼中蒸熟,制成双耳汤,具有滋阴润肺、补肾健脑的功效。

  烹调方式:清炒、凉拌、做汤均可。

  ●鸭肉

  四季之中,鸭肉最适合夏季食用,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搭配: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炖食。

  烹调方式:“鸡肉汤,鸭肉味”,夏季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不但味道好,而且最滋补。

  误区:用吃蔬果代替正餐

  夏季一到,让很多人没了胃口,尤其是女性,用吃蔬果代替正餐的方法消暑,这是错误的。

  人体共需要近50种营养物质才能维持生存,特别是每天需要65克以上的脂肪,以维持组织器官的更新和修复。而水果含水分85%以上,蛋白质含量却不足1%,几乎不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远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

  水果只可做正餐的补充,好吃但不能多吃。据研究,大脑每天需约130克淀粉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产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焦虑不安等。B族维生素与碳水化物代谢关系密切,缺乏时会出现代谢障碍,伤口愈合迟缓、失血耐受力下降,也可出现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等。另外,一项调查显示,18岁以上的成年女性中,有3成左右都患有贫血,专家分析,这与多吃水果少吃肉或主食有一定关系。

  并且,有些水果蔬菜还不宜空腹食用,比如香蕉、西红柿。香蕉里钾、镁含量较高,空腹食用会使血液中镁量升高而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西红柿里含有大量果胶质、柿胶酚及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空腹食用易与胃酸结合而使胃内压力升高,造成胃不适、胃胀痛。

  建议大家三餐尽量正常,在摄入主食之外,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鱼、肉、鸡蛋,蔬菜的摄入量应该多于水果,吃水果在两餐之间为宜。

  一壶药茶,消暑解毒

  夏日饮茶也有消暑的功效。在中医里,将“药茶”称为“茶剂”,是将天然中草药与茶叶(也可以不含茶叶)合用,代茶冲泡,或煎煮饮用,以消暑解毒、保健养生、疗疾防病。

  药茶因原料简单易得,配制方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深受人们喜爱。

  【夏季消暑药茶】

  ●麦冬茶

  药茶配方:取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各9克,知母、乌梅、甘草各6克。

  制法:研成粗末,加绿茶末50克,煎茶水1000毫升,冷却后当茶喝。

  中医提醒:此保健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夏季防暑饮用。

  ●藿香饮

  药茶配方:藿香叶20克,白糖或砂糖适量。

  制法:藿香水煎取汁,加糖调匀。

  服法:当茶饮。每日2-3次。

  方义:藿香性微温,味辛,功能芳香化湿、清暑避秽。

  中医提醒:此保健茶有清热解暑除烦之功效,适用于中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

  ●苦瓜茶

  药茶配方:鲜苦瓜1个,茶叶适量。

  制法:苦瓜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后结合,悬挂通风处阴干。将外部洗净擦干后连同茶叶切碎混匀即可。

  服法:每次取1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

  方义:苦瓜性寒,味苦,清暑涤热;茶叶性微苦,味苦,除烦利尿。二者合之,共奏清暑利湿之功。

  中医提醒:此保健茶有清热解暑除烦之功效,适用于中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

  ●清暑益气汤

  药茶配方:西洋参3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粳米30克,鲜西瓜翠衣500克,白糖少许。

  制法:西瓜翠衣打碎挤汁,备用。麦冬、石斛、竹叶、生甘草水煎去渣留汁后入粳米,将熟时兑入西洋参及西瓜翠衣汁,加入白糖调味。

  服法:当茶饮。

  方义:西洋参性凉、味微苦,可养阴益气;石斛性微寒、味甘,可滋阴清热、养胃生津;麦冬性寒、味甘,可养阴清热生津;竹叶性寒、味辛甘淡,可清热生津止渴;西瓜翠衣性平、味淡微苦,可清暑解热。诸药合用,补中有清,轻重有益,共奏清暑益气、生津止渴之功。

  中医提醒:适用于心烦口渴,胸闷气短,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等。

  误区:药茶当水喝

  需强调的是,不同的药茶配方有不同功效,自制药茶时,应根据自身体质及疾病症状,选择不同的药茶配方。中药泡茶和中药煎剂一样,需根据中药性能,结合自身体质、状态以及时令,科学饮用,才能达到预期的养生效果。

  另外,不要存在“将中草药泡茶当补品饮用,并无副作用”的认知误区,长期服用仍有可能发生毒副作用。建议中药泡茶要掌握泡茶技巧,也要遵医嘱使用,千万不要信手拈来,否则用药不当损害健康。中药泡茶应间断性饮用。

  (作者:肖姝云 许秋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医生)

(来源:文汇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