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我,我心慌,胸闷,我喘不上气来了!”
“医生,你快帮我检查一下,我肚子里有一股气转来转去,可能是不好的毛病”……
在综合医院门急诊,经常可见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就诊欲望强烈,以明显的精神和躯体的紧张、焦虑为核心症状,但反复检查又不见器质性问题。
该类患者往往是门急诊“常客”,频繁就医,发作起来自觉痛苦不堪。
有经验的急诊科和内外科医生诊疗后,会告诉他们,这是焦虑症,并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
每当这时,患者会很诧异:焦虑症不是神经紧张吗?怎么会是身体不舒服呢?
焦虑现象与焦虑症
焦虑本身是一种普通情感反应,表现为面对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时,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情绪体验,往往与恐惧相关联,可互相影响,属于人类防御性的心理机制之一。
大多数情况下,焦虑是不需要就医特殊处理的,因为当危险因素消失,焦虑情绪可自行缓解。
而过度的焦虑症状则构成了病理性焦虑,也就是焦虑症;而比焦虑症更轻,又比普通焦虑情绪严重的程度,就被称为焦虑状态。
所以,只有当焦虑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导致异常行为时,才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
焦虑症患者远比想象多
在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保健机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焦虑症均是就诊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社会医疗资源亦带来极大负担。
那么,哪些表现有可能是焦虑症呢?
在不同的诊断工具中,按其主要临床表现,焦虑症可分为多种类别,症状复杂。焦虑症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
1.与处境不相符的痛苦情绪体验:患者内心体验为过分担心、焦躁不安、紧张慌乱、害怕或恐惧,反复呈现不祥预感;往往别人安慰无效;外在表现可为言语急切、心神不宁,易发脾气,常对事情失去耐心。
2.精神运动性不安:多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搓手顿足、无法静坐,常眉头紧锁或不自主来回踱步等;表情紧张,眉头紧锁,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呼叫等。
3.躯体性焦虑:可表现为多样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例如心血管(心悸、面色苍白或潮红等)、肌肉组织(震颤、麻痹、运动不安);呼吸道(气短、过度通气)、胃肠道(呕吐、腹泻、吞咽空气并打嗝)、植物神经系统(出汗、尿频)、中枢神经系统(头昏、眼花、头痛、失眠)。
得了焦虑症怎么治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存在焦虑症状都会被诊断为焦虑症,对怀疑有焦虑症的人来说,需要先明确,焦虑本身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放松可有效缓解,只有当无法自控、严重影响日常功能时,才应即时就诊,接受正规治疗。
对接诊医生来说,详细询问病史,借助量表等评估工具,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正确辨别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情绪体验,准确及时进行诊疗,均有助于减少就诊者疾病负担。
当前,焦虑症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适合轻-中度焦虑症患者,常见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应在明确诊断、充分评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的情况下,选择对就诊者来说最适合的药物,且剂量和使用频次均需要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对于中-重度焦虑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或单一治疗不佳等情况时,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更优选择。
正视焦虑,明确正常情绪反应与疾病的程度差异,及时就诊,是对抗焦虑症的正确途径。
(来源:文汇报 作者马银珠/乔颖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