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04
外来塑化剂不能止于挡在门外
发布日期:2011-06-17

  如此之“挡”,可算是滴水不漏。但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却缺失了快速有效的“查”。唯有同时外“挡”内“查”,方才算得上周全,给公众一个彻底交代,彻底放心。

  

  面对污染产品超500项、毒性超三聚氰胺20倍的台湾塑化剂,国家质检总局的办法是挡在门外,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问题产品。然而在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神经紧绷的当下,挡在门外的办法还远不能消除公众的担忧。

  

  应当承认,在此次外来塑化剂有毒食品事件中,国家有关部门在“挡”方面反应积极。5月23日台湾塑化剂“毒饮料”刚发,国家质检总局24日接台湾地区通报后,“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立即展开了相关产品的检验监管”。另据称,“在大陆地区,除上海口岸外,其他地区均未受理过台湾方面通报所列批次的饮料产品进口”。于是接下来几日,上海就对问题饮料紧急下架。直至此次“暂停进口”。

  

  如此之“挡”,可算是滴水不漏。但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却缺失了快速有效的“查”。唯有同时外“挡”内“查”,方才算得上周全,给公众一个彻底交代,彻底放心。此次台湾塑化剂事件,大陆公众或不担心受其害,却疑心大陆食品也会有这种可怕的东西。

  

  公众之所以疑心,就在于食品安全问题不分地域,食品添加剂全世界都在用。什么有毒什么没毒,什么在安全允许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不甚相同,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塑化剂作为一种替代“起云剂”的有毒添加剂,在此次没暴露之前,虽然是非法的,却是一种事实上的食品添加剂。在没有深入研究之前,添加多大剂量都可能被认为没问题。因而可能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不法商家偷偷使用,甚至在无知的情况下加大剂量使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问题出现之后,公众马上就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这种在事实上广泛添加于饮料中的东西,大陆的饮料中有没有?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有没有非法添加的情况?公众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摄入塑化剂?据香港媒体爆料称,香港浸大生物系去年曾对几百名香港市民进行血液样本化验,99%的样本验出含有“塑化剂”。那么大陆人血液中有没有塑化剂?

  

  显然,这一切疑问都需要有关部门来回答,去实际检测才能让公众确信,有还是没有,安全还是不安全。这不仅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负责任态度,也是国家食品监管部门应尽的义务。在另一个层面上,当公众有了这种强烈的疑问、想知情的欲望,国家有关部门就应当在第一时间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没有权威的消息来源,公众就不知相信谁,就可能有小道消息传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公众就可能采取保守的自我保护方式,姑且认为所有饮料中都可能含有,等等看,且不去喝它。

  

  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阙如。国家质检总局在5月27日公布这一事件,也只是“立即开展对问题‘起云剂’和台湾进口食品添加剂中DEHP成分的检测”,检测范围如此有限令人疑惑,其检测结果也只能在等待中。在某种意义上,没有在第一时间的全面检测、权威发布,也就失去了一次重建公众食品安全信任的最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