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其实是一群老鼠。我们购买、收藏、囤积一切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东西,把我们的房子塞得满满当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我们的大脑出了问题,使得我们舍不得将室内的哪怕一丁点东西扔出去?按心理学家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病,学名为“强迫性囤积症”(compulsive hoarding),俗称“囤积狂”。
囤积毁了幸福生活
美国人詹尼尔·阿洛克和洛林·布伦南,目前都遭受着“强迫囤积症”所造成的精神障碍的折磨。“囤积症”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即使是对最普通的东西也舍不得丢掉,这些物品甚至控制了他们的生活。
洛林·布伦南的囤积时间已长达20年。她和父亲、儿子、未婚夫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栋两层楼房里。这所住宅的大多数房间都非常混乱,有些甚至无法居住。她与未婚夫居住的卧室零乱不堪,各种物品泛滥成灾,几乎占据了室内的每一寸空间。洛林的钱包中被塞满了广告邮件和收据。
布伦南的囤积习惯不仅毁了她的生活,还影响了她的整个家庭。她的儿子不能将学校的朋友带到家中来。布伦南和她的未婚夫已订婚8年了,但由于这种混乱状况,他至今没答应与她结婚。
很多囤积者还是不折不扣的“购物狂”。詹尼尔·阿洛克堆积了太多物品,以致她将住宅当作了储藏室,不得不搬到母亲那里居住。阿洛克说:“从记事起,我就忘不了收集、保存和囤积东西。现在我只能生活在这些我需要摆脱掉的大堆大堆物品的周围。我有那么多的东西,我的住宅根本无法居住。室内没有坐的地方。我无法进入厨房。虽然我有任何与茶有关的东西,但我却无法与他人一起享用这些,因为我的收藏占据了我本该居住的所有空间。”
囤积症并非强迫症
极端的囤积并非简单地造成混乱。调查人员说,大部分“囤积狂”都无法做到将多余的东西扔出家外,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居住或利用厨房等空间,他们自己对这种环境也感到非常头痛。
人们普遍认为,“强迫性囤积症”是“强迫症”(强迫症,全名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常见。)的一个分支。但最新研究发现,前者是与后者完全无关的一种独特精神障碍。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家居协会焦虑症中心主任大卫·托林,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囤积狂”的大脑内部变化上。他说:“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团体还不能完全定义‘囤积症’。我们想做的众多事情之一,就是弄清楚‘囤积症’的一些大脑机制。”
“囤积狂”阿洛克是托林研究的一部分,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查看“囤积狂”在面临作决定时,他们大脑的哪些部位变得活跃了。托林将阿洛克与一台电脑扫描仪连接上后,要求她看一看信件,让她决定是否愿意扔掉它们,然后她必须看着这封信件被撕碎。
在这个过程中,“囤积狂”大脑的两个部位变得活跃起来。大脑的前额脑区底部,和导致“囤积狂”以繁琐的方式作出决定有关。同时,大脑中搜寻与该对象有关记忆的海马状突起也变得活跃起来。
“囤积狂”总是想方设法记住一个对象:它是什么,为什么将它放在第一个地方。与此相反,没有囤积问题的人不会对该对象考虑太多。
托林说:“我们发现,当一个人囤积物品时,他的大脑活动情况与平常很不同。当此人想破脑袋来决定是否需要将什么物品扔出去时,“囤积症”患者总想得太多。他们在作出决定前,会非常努力地搜寻记忆,设法想出所有与该物品有关的情况。在这一番周折后,他们才会非常痛苦地努力作出让你我或许能够接受的决定。”
无法治愈只能缓解
“囤积症”无法治愈,没有药物能治疗这种病。现在,认知行为治疗是惟一一种能帮助“囤积狂”作出决定,并平稳其情绪的方法。
“得到帮助(Getting Help)”是一家帮助“囤积狂”减轻心理压力的机构,设在美国哈特福德市一个混乱的车间里,“囤积狂”在这里练习将依依不舍的东西“狠心地”扔出去。
机构创办者约翰逊还带领患者进行“非购物旅行”,教会他们不要购买不需要的东西。她说:“我设法让他们观看大量照片,让他们了解这些东西是多么不适合他们的生活。如果你有一所拥挤不堪的房子,如果你每周或每天都在添加东西,你其实正在摧毁你自己。”
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兰迪·弗罗斯特博士,是即将出版的《被财产埋葬》一书的作者。他说:“我们了解到,‘囤积狂’对财产的依恋如此强烈,因此很难让他们避免这种愚蠢的行为。如果让这些人扔一些东西,他们就会感到心情忧虑。但如果强迫他们一次又一次这样做,最后他们在扔掉一些东西时,就不会产生如此极端的情绪反应。”(胡珀斯/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