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专家的眼里看来,凡是让人格外动情的电影,必然能触动人的潜意识中的秘密。电影《大话西游》掀起的热潮至今方兴未艾,它在中国和日本青少年中的走红成为人们探讨的文化现象。它打中了青年人的哪根神经?记者为此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师吴勤作了一番探讨。
吴勤首先从精神分析的视角重新演绎了一番剧情。他说,转世孙悟空至尊宝(周星驰扮演)在五岳山当“山贼”。他穷困潦倒,蜗居在大漠野店,前呼后拥着一群披麻袋片的弟兄。他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真遇到了“白骨精”和“蜘蛛精”,又总是撤退在先。贫穷、软弱、自大、欺骗、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在他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稀里糊涂地去追求“白晶晶”(白骨精所变),以为自己全身心地在爱她,但又阴差阳错地触动了“紫霞”姑娘爱的心弦。偏偏命运又安排他注定要跟唐僧去取经。他奋起与命运抗争,千辛万苦地找到白晶晶,准备和她结婚。
故事似乎就应该以完美的婚姻结束,但婚没有结成。紫霞留在他心中的眼泪,又使他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于是他“奋起”戴上紧箍咒,完成了从至尊宝到美猴王的转变。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孙悟空是个完美的形象,象征着充满信心、力量、智慧、能博得众多异性青睐的男性成功者。相反,至尊宝象征着自卑、怯懦、弱小、渴望强大而又没有能力达到目标的幼年男性。电影中的各种形象代表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和事:蜘蛛精随意吐出的丝就可以把至尊宝缠住,这是孩子心目中有绝对控制力的母亲的形象;唐僧,也是个倚老卖老父母形象的真实缩影;牛魔王,邪恶而强大,象征着人对死亡的巨大恐惧;月光宝盒,象征着机遇;白晶晶,象征着错误的爱情;紫霞,象征着正确的爱情;盘丝洞,象征着母亲提供的闭锁环境;夕阳武士,象征着现实中的自我;紧箍咒,象征着良心、道德的束缚;取经,象征更高的精神追求———心灵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大话西游》讲的是一类男人的成长历程。一个自卑、懦弱的青春期男孩,一直软弱地生活在父母亲的控制之下,他不断地抗争,不断地失败,由此学会了回避自己的真实情感,学会了很多圆滑地应对外部环境的技巧。他茫无目的地生活,直到有一天,经历了复杂的感情过程,才发现内心的真实情感。他通过确立人生目标,找到了自我的力量和价值,从此走上追求心灵成长的道路……
影片演绎了纷繁复杂的人生,其结局恰似一位心理医生为青年人开出的药方,帮助现实中的人们体悟生活的真谛。其感人至深概因如此。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