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全国睡眠指数报告》火热出炉。报告显示,有31.2%的受访者存在严重睡眠问题,媒体人连续两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医务工作者成了2015年最易失眠的职业人群。为钱伤神、为工作烦恼、为感情纠结……很多人都遭遇过睁着眼睛睡不着的夜晚。
人们常把失眠比作“思维在枕头上的无尽流浪”。思维压抑存在一个悖论效应,比如被告知“不要想白熊”时,我们脑海里首先会显现出一只“白熊”。当人们试图摆脱不想要的个人体验时,不但常常失败,而且会增加不愉快的体验。我们越是不想去想,就越会去想,无法忘记。失眠也一样,越是强迫自己睡觉,反而更加睡不着。
睡眠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之一。据文献报道,有睡眠障碍的人常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中。焦虑的人把关注点指向未来,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如今,焦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状态的一部分。焦虑也是有心理功能的。工作中的轻、中度焦虑,可以让我们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任务。可一旦我们把焦虑带到床上,它就成了失眠的第一“操盘手”,成了问题的睡眠又会引起新的焦虑。
毋庸置疑,安宁已经是一份奢侈品,在城市里难寻踪迹。为了克服这份焦虑,我们首先必须改变对失眠的看法和态度,学会认可和接纳,与它和平共处,不加评判,将睡眠的期望值降下来。其次要以己为景,也就是注意自己所注意的。比如,感受一下是谁在失眠,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不加评判地观察失眠。此时,失眠就如同身处如来手掌心的孙悟空,再怎么闹腾,如来也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最后,国内一项研究表明,焦虑在正念(有意识地觉察自我,感受当下正在产生什么想法或感受)与睡眠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正念水平越高,焦虑水平越低,睡眠质量越好。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正念技术来改善焦虑状态。比如做一些正念坐姿练习、正念呼吸练习、身体扫描练习(从头到脚感受每个部位的存在,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感受的部位隐藏着压力、紧张或者各种情绪)。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祝卓宏 崔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