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心理羁绊 黄昏也美好
发布日期:2016-09-14
先来看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前不久,美国有关部门对100余名65岁以上的丧偶老年人,进行了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重新结婚者心情舒畅,疾病减少,延缓了衰老。而没有再婚,一直孤身生活的老人,却心情抑郁,落落寡欢,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同龄的再婚老人。
由此看来,老年人同样需要爱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丧偶老人都有重新结婚建立新家庭的愿望。丧偶老人的再婚率在西方国家很高。在我国,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老人再婚率也呈逐步提高之势,但由于受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老人的再婚率与欧美国家相比,目前差距还很大。那么,丧偶老人在面对黄昏恋时,究竟会“遭遇”到哪些心理问题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心理专家。据了解,在黄昏恋过程中,老年人一般会出现如下一些心理:
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国传统的“好女不二嫁”、“从一而终”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至今仍束缚一些老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因而在丧偶后不愿再恋爱结婚,觉得再恋爱就是大逆不道。记者所在的善南小区就有这么一位徐姓老太太,中年丧夫,含辛茹苦的把三个孩子拉扯成人后,已年届六十有余,日子过得清闲起来。不久,徐老太太迷上了练太极拳,是同一个小区的一位丧偶的黄老头“感染”的,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也发生了“感染”,黄老头向她表示了“那方面”的意思,徐老太太自然心领神会,但她思考再三,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与黄老头逐渐疏远起来……她曾经对一位同性知己说,黄老头知疼知热的很善解人意,是个理想人选,但自己却老是担心别人会说“自己老不正经”,也恐怕儿女们反对,就只好“熄”了那个念头。
“看破红尘”不愿再恋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婚姻基础不牢靠、夫妻多年感情不和的丧偶老人身上,他们原本的婚姻生活就不幸福,对再婚已无兴趣,甚至厌恶婚姻生活,希望就这么一个人永远孤独下去。
记者在前几年采访时就接触过这样一个事例:原峄庄乡某村有一位姓张的退休老教师,因和原先的妻子缺乏感情基础,两人整天吵闹。妻子死后不久,张老师也退休了,因为张老师各方面的条件在农村来说都是不错的,再加上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为他上门“续弦”的很多,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这位退休的张老师说,在感情上自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到了这把年纪,已完全对幸福婚姻失去了奢望。“文化人”都是这样一个心理,农村的其他丧偶老年人就可想而知了。
怕子女干涉
有的老年人在老伴去世后,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想重新再找个老伴,但又怕子女横加干涉而不敢提出,因而深感烦恼。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媒体上已不鲜见,在我们身边也是时有所闻。究其原因,除了子女们的不通情达理外,一个根本的因素还是老年人自身上的懦弱。
“对比效应”影响再婚
丧偶老年人再次恋爱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拿眼前的对象与过去的老伴相比(尤其是与过去老伴感情甚笃者),而且总是觉得不如过去的老伴好,因而迟迟下不了决心再婚。
此外,还有怕社会偏见、因财产和经济原因对再婚顾虑重重,等等。对于以上老年人再婚的种种心理问题,该如何调适,才能使他们鼓起勇气再次燃起爱的火花呢?有关专家建议: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因一次婚姻挫折而抛掉晚年幸福;做好子女的心理工作,让他们理解老人,再孝顺的子女,也不及伴侣照顾周到。
消除对比效应,多看再恋爱对象的优点和长处,尽快缩短彼此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在财产方面,如子女无干预,两人财产共同使用也无妨,也可采取婚前财产公证。
总之,丧偶老年人一定要对未来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要敢于冲破一切思想的藩篱,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晚年幸福。
(来源:99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