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得了乳腺炎,该不该停止喂奶?相信许多新手妈妈都遭遇过这个问题的拷问。最常见的做法是因为担心宝宝可能吸入带菌的乳汁,或因乳房胀痛难忍而停止哺乳。然而,产科专家并不赞成轻易停止哺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产科主任张建平教授指出,非化脓期的产后乳腺炎如果停止哺乳,不但会加重乳汁淤积,导致病情加重,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应对不当妈妈可能畏惧喂奶
张建平表示,产后乳腺炎是产褥期多发病,产后3~4周哺乳喂养的新妈妈最容易患病。一般而言,产后乳腺炎以细菌侵入引发的急性乳腺炎为主,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明显胀痛,严重时可伴有全身高热,形成乳房局部脓肿。发病早期到中期,可通过抗生素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必要时还要配合手术治疗。
其实,产后乳腺炎最大的杀伤力,不仅仅在于乳房疼痛,还会引发焦躁情绪,宝宝吸吮刺激患处,引发的疼痛也可能令哺乳“业务”不熟练的妈妈从此惧怕喂奶,不利于新妈妈和宝宝的身心健康。
防范乳腺炎孕期就要“做功课”
张建平指出,乳汁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场所,乳汁淤积引发的细菌感染是产后乳腺炎发病的根本原因。“导致乳汁排出不畅的原因很多。例如,新妈妈先天性的乳头发育不良,乳头短小或凹陷,会使宝宝吸吮困难,无法吸出乳汁,进而导致乳汁淤积。”张建平指出,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要在怀孕之前经常牵拉乳头,摩擦乳头,改善乳头状况,但在怀孕早晚期要避免频繁刺激乳头,避免引发流产。
新妈妈乳头皮肤较为娇嫩,在喂奶时如果宝宝没有含住乳头或者大部分乳晕,容易导致乳头糜烂,皲裂和破溃,宝宝口腔中或外来的细菌就有机会通过破溃处侵入乳房。
不合理的哺乳间隔也会诱发乳腺炎。宝宝只吃一点奶水或者拒奶,可导致涨奶,让乳房频繁经受“冲击”,更易发炎。他建议,应该做到哺乳时间相对固定,少喂勤喂。
产妇“情绪病”有可能间接诱发乳腺炎。不少新妈妈产后抑郁,情绪的低落也会导致哺乳异常,免疫力下降,出现乳腺炎的风险随之上升。
此外,妈妈所穿内衣非棉质或不洁,也有可能会使乳导管阻塞,乳汁无法顺利排出。
早期对策:哺乳+按摩+冷敷
不同阶段的乳腺炎,处理方法也不同。张建平指出,乳腺炎发生的早期阶段,乳房不一定形成积乳肿块,有些仅表现为局部的红肿和压痛,可伴有轻度发烧。
此时,合理哺乳有助于淤积乳汁的排出,保持乳导管的通畅,缓解乳房胀痛,因此,妈妈可以为宝宝正常喂奶。
适当的按摩乳房也能帮助乳汁排出。具体做法是单手托住乳房,用另一手的指腹从乳房周边部开始向乳头方向轻轻按压,使乳腺管充盈乳汁,保证宝宝能够容易吸吮到充足的乳汁。注意不要用力挤压或者旋转按压,以免伤到乳腺管。按压每日1~3次,每次15~30分钟,双乳交替进行,哺乳时间也可在原来的安排下适当延长。
乳房疼痛较为剧烈时,千万别听老人家的指导去“热敷”。正确的做法是冷敷患处。如果哺乳过后乳汁仍有剩余,可用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同时要注意保持吸奶器的清洁,避免外源性感染。
此外,由于头孢类和青霉素等抗生素会有微量经过乳汁排除,乳腺炎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宝宝有可能通过吮吸乳汁而间接服药,导致过敏或肠道菌群失衡。有些谨慎的妈妈选择服药后,当体内药物浓度达到峰值时暂停一次亲喂,将乳汁挤出后丢弃,用此前在冰箱里冷藏或冷冻保存的多余乳汁来喂宝宝。
进展期对策:患侧停哺乳别按摩
张建平教授提醒,如果新妈妈在产后乳腺炎早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病情将快速发展,淤积的乳汁将凝结成块,患处变硬,疼痛明显加剧,最终可能形成积脓,同时会伴随高烧,颤抖,全身无力等症状。
此时,患侧乳房应该立刻停止哺乳,用另一侧健康乳房哺乳,让宝宝喝以前储备的母乳或暂时喝配方奶应急。需要强调的是,患侧乳房应停止按摩,因为此时乳导管已经严重阻塞,按摩乳房不但不利于乳汁的排出,反而会使患处继续积乳,进一步加重病情。患侧乳房分泌的乳汁可借助吸乳器吸出,或不用处理,等待患侧乳腺自然退奶。
张建平指出,只有在感染特别严重,脓肿需要手术切开患处,或者为控制病情,需要使用大剂量抗生素类药物时才需停止喂奶。此时治疗主要通过静脉输液,以敏感性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为主。
如果患处脓肿明显,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可考虑切开患处,排除脓液,以免发生败血症。在病情完全康复后,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任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