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

你是不是丙肝高危人群?
发布日期:2002-07-0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有近4000万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人群平均感染率为3.2%。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至今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接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2万多人,2005年近6万人。听听专家的说法,测测自己是不是属于丙肝的高危人群,及早揪出丙肝这一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

  ■丙肝发病率逐年攀升,隐性危害不容小觑

  与慢性乙肝不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患者一般症状都不太明显。平均经过两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疲倦、恶心、腹胀等轻微症状。有30%的患者可能会接着出现黄疸及浓茶色尿。但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没有明确症状,有些以为只是一次小感冒而已。这主要是因为丙肝病毒隐匿、且善于伪装。病毒会伪装自己的蛋白质外套,使其不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拒之门外,从而躲藏在人体内不断地损害肝脏。

  感染丙肝后,病毒侵犯的并不仅仅是肝脏这个器官,相关研究发现,丙肝导致身体的其他器官发生病变,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现有证据显示,丙肝可增加患者患糖尿病的概率,除此以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还可能增加一些其他肿瘤的危险。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危险增加了约一倍(尤其在丙肝感染时间长于15年的人中更为显著),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增加了一倍半。因而,丙肝被视为隐形杀手。

  ■感染途径广泛多样,及早治疗能够治愈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据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徐道振教授介绍,曾有过输血,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胃镜检查、针灸穿孔器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或者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创伤性操作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丙肝。由于感染途径多样,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供接种,造成了丙肝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好似一个隐性杀手潜伏在我们身边。

  但要着重强调的是丙肝危害是可以避免和减轻的。高危人群只需到正规医院进行简单的丙肝抗体检测,一小时就可知道自己有无感染丙肝病毒。即使被确诊罹患丙肝,患者治疗后康复的机会也很大。国际上各大丙肝治疗,包括中国的《丙肝防治指南》都明确指出:干扰素、尤其是PEG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这种抗病毒治疗针对丙肝是切实有效的。

  ■高危人群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抗体检测

  由于丙型肝炎的疾病隐匿性和进展严重性,徐道振教授建议高危人群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抗体检测,从而及时排除、及早发现;对于已经确诊的丙肝患者,则更应采取正规途径、接受专业治疗,从而真正远离丙肝,重新恢复健康生活。

  为了给丙肝患者提供一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绿色通道,提高普通公众、高危人群以及丙肝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将联合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解放军302医院等六家北京三甲医院的感染病科、肝病科及消化科知名专家,于6月24日下午一点到五点半,在港澳中心3层1号会议厅举行大型丙肝健康咨询活动。本次“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科普咨询活动”除了安排一系列的疾病科普讲座和现场健康咨询外,还将邀请肝病治疗领域知名专家徐道振教授、解放军302医院肝病科主任张鸿飞教授和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陈新月教授等十多位国内肝病临床治疗专家,为广大市民解答丙肝防治方面的相关问题。

  丙肝高危人群自我检测表

  根据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定义的丙肝传播途径,专家制定出这份高危人群自我检测表,读者只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答,几分钟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属于丙肝的高危人群,从而排除自身感染丙肝的可能性。

  若有以下症状,请在括号内画“√”

  曾在1993年之前输过血或接受过血制品。()

  曾做过胃镜、内窥镜检查。()

  曾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针灸治疗。()

  曾做过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

  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牙钻等牙科器械。()

  曾与他人共用同一个注射器。()

  曾在理发室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理发、剃须刀具。()

  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性操作。()

  曾在美容院进行过抽脂、割双眼皮等创伤性美容项目。()

  曾有过多名性伴侣。()

  密切接触血液的医护工作人员。()

  家庭成员中有丙肝患者。()

  以上选项只要有一项“√”,那么您就属于丙肝高危人群。不管这类人群的肝功能是否正常,出于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长远考虑,专家建议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丙肝抗体检查,排除丙肝,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