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

焦虑症已成常见的情绪障碍
发布日期:2015-04-29

    焦虑症已成常见的情绪障碍

    小强的堂弟在上班时不幸猝死,此后小强时常感到头晕,想到堂弟的猝死,他非常害怕自己身体有病、可能要像堂弟那样不行了,越想越心慌得厉害,还常常觉得喉咙发紧。他担心得不得了,去过多家医院查了又查,可是根本查不出身体有什么问题。医生说他可能有心理问题,转去看精神科医生,被诊断为“焦虑症”。

    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翁茵茵认为,在现代社会,很多人的内心都有焦虑感,或来自于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或来自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或来自对未来的不安全感……焦虑症因此成为人群中常见的情绪障碍。

    焦虑情绪的身体表现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身体不舒服,感到嗓子紧、有阻塞感,身体也发紧,还感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出汗等。二是情绪焦躁,坐立不安,脑中会想各种可怕的情景。“当焦虑明显影响到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时,人就生病了,这时自己再努力调整,也难以调整到正常的情绪上来,需要向精神科医生求助。” 翁茵茵说。

    出现焦虑要区分两种事实

    鉴于易焦虑的人往往沉浸于自己的某种主观想法中,翁茵茵指出,出现焦虑情绪后,首先要善于区分“客观事实”与“心理主观事实”。

    以小强的经历为例,他要意识到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好的。因为做了很多检查,并没有查出什么身体问题,许多医生也认为他的身体没问题。

    而他的心理主观事实是:自己担心身体不行了。“感觉身体不舒服后,小强很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焦虑情绪,并把健康状况往不好的方面去想,越想就越觉得自己的身体是有问题的,因而情绪更加焦虑。”翁茵茵指出,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小强要先区分什么是自己的心理主观事实、什么是客观事实。“这时要告诉自己,客观事实与心理主观事实二者是不同的,现在只是我在主观上感到害怕,怕自己生病、身体快不行了,但其实身体健康是好的。”

    对待焦虑,与其抗争不如接受

    其次,无论是客观事实还是心理主观事实,这些都是“事实”,所以,就只能去承认它。“有的人觉得,既然主观事实与客观事实不符,就是不对的,我就不应该有这想法,于是拼命想控制自己的想法。可是越想控制,那些主观想法越抑制不住地冒出来。”翁茵茵指出,这种努力反而让自己更加焦虑、更加无助。

    有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假设你正坐在一个满是鲨鱼的池子边上,身上绑着全世界最先进的传感器,这时给你一个任务——控制自己不要焦虑。如果你焦虑的话,座位会感觉到并且立刻翻转使你掉入水池。能做到吗?实际上,努力让自己不焦虑让我们更焦虑。

    “有时对待焦虑,我们需要一些智慧。”翁茵茵说,这种智慧其实很简单,“别与自己过不去”。当感到焦虑的时候,与其与它抗争,不如承认:我很焦虑,我没辙了,爱咋的就咋的吧。这就进入一种“接纳”的态度。当你不再与焦虑进行抗争时,你会发现你的焦虑感就开始下降了。

    对抗焦虑不如接纳焦虑
 
    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会受到“焦虑”的侵袭。如何不让焦虑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心理专家建议:对抗焦虑不如接纳焦虑。

    增加安全感与存在感

    对待焦虑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增加安全感。翁茵茵说,焦虑时可以做些让自己感到安心、安全的事情,比如随身携带家人的照片,并时常拿出来看。因为人回到家就觉得放松、安全,即使身在异乡,看看家人的照片也会觉得:自己并不孤独,有很多人在照应着自己呢。

    要经常给家人打打电话。很多人离开家乡和亲人外出工作后,总觉得打电话给家人时要报喜不报忧,觉得报忧也没有用,不能让家人白操心。翁茵茵认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电话里把自己的生活向家人说出后,虽然家人不一定能帮上忙,但对你来说,说出来就是一种释放,你的心态就会不一样了,先前比较烦恼的事也不觉得会怎么样了。

    翁茵茵指出,独自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受到的保护与支持较少,与人交往也少,容易害怕、紧张,这时可以让他们做些练习,增加“存在感”。比方说,你站在地面上,看看自己脚下的土地,打量一下周围的空气、阳光,这些都是无条件为你而存在的,不用任何代价,你就拥有它们。人在大自然中就会放松、愉快,去感受土地、阳光、树木都在支持着自己,而且这些都是无条件的。存在感增加了,人会感到踏实、更有自信和力量,安全感随之增加。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刘一平 邵春晓)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