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卒中 预防先行
发布日期:2013-11-05
中山医院汪昕教授谈到了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没有发病,怎么预防中风?汪昕开门见山地表示,脑卒中虽然很严重,却是可治可防的,然而,我国的整体脑卒中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发病率仍然在上升,因此很有必要向公众传播脑卒中的健康知识。
●卒中如何预防
汪昕介绍说,脑卒中的预防就像一座“金字塔”,分为三个层次:底座是健康促进,针对的是全人群;往上是一级预防,面对的是有脑卒中危险因素但没有卒中的人群,也就是在没有出现卒中时预防;顶层则是二级预防,由于脑卒中复发率高达41.5%,因此必须在卒中病人发病后为避免复发而进行预防。
来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发病的患者,就目前情况来说,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预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就像今天大讲堂的题目,远离脑卒中,从今天开始,早一点认识卒中的危险因素,早一点行动起来远离卒中。”
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包括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例如年龄一天天增长、家族有一些特殊的基因,还有性别、种族等,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汪昕着重介绍的是可以改变的因素,例如高盐、高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颤动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而且影响非常大。
哪些人容易得脑中风呢?脑中风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心房颤动(房颤)等心脏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有吸烟和酗酒等习惯的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尤其是家中有房颤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中风,因为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比无房颤者增加近5倍,因而这类患者大多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脑血栓。
●如何判断卒中易发或复发
在医学上有很多的评估方法,危险因素越多,脑卒中的危险度越高,其中包括血液生化检验(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压监测、血管功能评估、卒中危险程度评估。
血糖:糖尿病人卒中发病率约为非糖尿病人的4-5倍,3/4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当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之时,预示着脑卒中风险增高,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需定期复查血脂。
血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称为H型高血压,中国每四例高血压病人中有三人为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卒中事件发生率较单纯高血压者高11倍,较正常人高25-30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血压: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卒中发病风险增加49%,35岁以上人群应该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研究一再证实,高血压对脑卒中的归因危险度极高,超过心脏病。
血管功能评估:利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早期筛查颈动脉、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斑块)及狭窄患者。
卒中危险程度评估:采用脑卒中危险评分表,依据多个危险因素筛查评估(每一项1分),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或不知道、既往心肌梗死、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等。0-2分为低危人群,3-6分属于高危人群,7-9分为极高危人群,也即是说超过3项者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复发率很高。
●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例如控制体重、劳逸结合、淡泊名利、善待自己,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汪昕开玩笑说:“道理大家可能都知道,重要的是坚持,其实我自己也有点胖,要和大家一起努力。”
戒烟戒烟1年使冠心病危险降低50%,戒烟15年使心血管疾病危险降至正常人水平。
限酒可以少量饮酒,但是葡萄酒每天少于120ml,啤酒每天少于350ml。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蛋白质15-20%,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5%-60%;多吃水果和蔬菜;吃饭八分饱。
适量运动中等程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等,每天不少于30分钟;每周5天以上,最好天天运动。
定期健康检查对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都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如果自知存在那些可以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需在专科医生那里长期地随访。
●因人而异干预卒中
除了患者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之外,还可以采取药物、非药物治疗,对于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从而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
降压 一级预防:一般人群<140/90mmHg,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130/80mmHg,80岁以上者<150/80mmHg;二级预防:目标值应个体化,或采取分层策略。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日常增加维生素及谷类食物摄入,大剂量联合应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降血脂 针对高危、极高危人群,采取不同的血脂干预目标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
抗血小板、抗凝 在卒中危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危险分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房颤 对于伴有房颤的心源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长期口服抗凝剂治疗。
手术干预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以上者,可以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也可以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选择性应用于某些患者。
(作者:金恒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