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要警惕肝胆肿瘤
发布日期:2013-10-16
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对黄疸的认识不足,很多人习惯性地以为眼睛和面部出现黄疸就是肝炎,有很多肿瘤患者因此而贻误了病情。
黄疸俗称“黄病”,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渗入组织,使黏膜、巩膜与皮肤染成黄色。医学上把黄疸按其病理分成肝原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三种。不同的黄疸类型代表不同的疾病讯号。比如由于患者体内生成的胆红素过多,影响了正常的代谢,使肝脏无法及时处理和排出体外,就是溶血性黄疸;由于病毒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等引起的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另外就是因为结石、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即梗阻性黄疸。
发生梗阻性黄疸主要是因为肿瘤正好生长在胆管旁边,肿瘤不断生长压迫胆管(或胆管内出现肿瘤造成堵塞胆管),并且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压迫就日益加重,导致胆管受阻,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肿瘤带来的黄疸有着显著的特征,第一是无痛,感觉到疼痛的黄疸可能是结石、炎症,但肿瘤造成的黄疸一般是无痛且越来越重。第二是出现陶土样的大便,因为胆红素的排泄受到严重的干扰,所以大便呈病态的灰白色,有时尿液的颜色像浓茶水一样。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黄疸和肝炎联系起来,一旦自己或家人出现黄疸,就当作肝炎来看待。导致黄疸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病人是因为体内肿瘤、有关脏器癌变,才会发生黄疸。重视黄疸信号,及时检查,才能够把握肿瘤的最佳治疗时机。
诊断黄疸并不困难,只要三项检查就能够判断黄疸的性质,发现黄疸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首先尿常规可以判断黄疸是否为梗阻性黄疸;其次肝功能检查可以确定黄疸的性质;最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以判断出梗阻的具体位置。三个基本检查项目就能够确认黄疸病人体内是否有早期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获得好的疗效。
(作者:杜智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院长、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来源:中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