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回顾】
白领小张这半年来有点烦,经常拉肚子,尤其是吃了海鲜或冷饮后,肚子拉得就更厉害了,严重时一天有五六次,还时不时伴有隐隐腹痛,仔细一看,大便里居然还有类似鼻涕状的红白色粘冻样的东西。小张不禁担心自己是否得了什么怪病,再回想起来自己这半年以来体重还轻了不少,于是立刻到医院就诊。医生在仔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后建议他进行结肠镜检查,而检查结果提示小张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正处于发作期,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正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UC)属于肠道炎症性病变,是一种能导致结直肠内层产生炎症或者溃疡的慢性肠道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以及贫血、消瘦等肠外表现。溃结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好发于35岁的青壮年,发达国家及城市多于农村。溃结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但有调查表明与基因因素、机体不适当的免疫反应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溃结发病部位主要为直肠及乙状结肠,其病变呈连续性,也可累及整个结肠段。在内窥镜下,溃结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肠粘膜表面血管增生,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并可见散在或片状的溃疡,呈弥漫性、连续性,溃疡与溃疡之间看不到正常的肠粘膜,部分患者可见到单发或多发的炎性增生性息肉。
虽然溃结发病机制不明,但医生针对溃结已制定出两个基本的目标和原则:发作期减轻症状以及缓解期维持状态。在用药上,氨基水杨酸类能改变患者机体功能,延缓炎症进程,对轻中度的溃结很有效果;同时缓解期坚持使用也可有效预防溃结复发。而诸如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则多用于重症溃结患者在发作期使用。同时一些免疫调节剂也经常被用来治疗溃结,它们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控制炎症,是缓解期维持治疗比较理想的药物,不过,这容易出现白细胞降低的副作用。另外,最新开发的一类生物制剂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并能达到粘膜修复的作用,但是过于昂贵的价格让其目前还无法主流治疗方案。
针对一些发作严重但范围局限的溃结患者,也可考虑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的方法使疾病痊愈,不过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同时充分考虑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此外,营养支持治疗不但能够治疗和预防溃结所造成的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诱导和维持疾病缓解。
祖国传统医学中将溃结归为“肠癖”、“痢疾”、“泄泻”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脏腑羸弱等,病机主要为湿邪困脾,脾虚湿盛乃至脾肾两虚。按照中医证型溃结分为湿热下注证、寒湿困脾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以及气滞血瘀证,通过中药辨证论治可起到理想疗效。此外,针对溃结发病部位多为直肠及乙状结肠的特点,合理运用中药进行保留灌肠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最后,小张在采取了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以及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案后,症状明显改善,三个月后的肠镜复查也提示溃结处于缓解期。不过医生还是提醒小张,溃结虽然已转为缓解期,但必须坚持维持期用药,并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肠镜,一旦复发立即治疗,效果要比后期治疗好得多,代价也低很多。
(作者:冯卓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