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新希望
发布日期:2013-08-26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目前世界疾病死亡原因第4位的疾病。我国目前“慢阻肺”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
吸烟 “慢阻肺”最重要危险因素
“慢阻肺”的病因主要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可能的遗传因素。在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至少95%的“慢阻肺”患者是吸烟者,吸烟者中大约有10%-15%的人会患上“慢阻肺”,而且这些比率还在逐步升高。
“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频繁,多伴咯痰,常年不断,若伴感染时可为粘液脓性痰或脓痰,咳嗽剧烈时痰中可带血;还常伴有气短和呼吸困难,最初仅在活动、上楼或登山时有气促,随着病情发展,在平地活动时,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感觉气短,当“慢阻肺”急性发作时,痰液产生增多,更加重气道阻塞,使胸闷、气短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医生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后,主要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抗炎治疗、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并建议常年家庭氧疗。虽然正确的治疗可以大幅延缓病情的发展,但多数“慢阻肺”患者还是因为各种因素,出现反复发作和加重,进展为重度患者。重度“慢阻肺”患者常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并常死于感染和呼吸衰竭。
解除挤压 使部分肺泡“重获新生”
重度“慢阻肺”患者的肺会呈现过度充气和扩张,即所谓的肺气肿。患者的肺气肿可以表现为均匀性,但更常表现为不均匀性,也就是说,就患者的整个肺部而言,有些地方病变得较重,这些部位肺泡的呼吸功能已经基本丧失,而有些地方病变得较轻,这些部位肺泡的呼吸功能还依然较好。很多情况下,如果那些呼吸功能依然良好的肺泡能完全发挥其功能,所谓的“重度”“慢阻肺”患者实际上可以获得更好的呼吸功能,也就是不那么胸闷、气急了。但不幸的是,由于整个胸腔可膨胀范围的有限性,那些病变较重却不具有呼吸功能的肺泡,会挤压旁边病变较轻部位具有呼吸功能的肺泡,限制其发挥功能。怎样能解除挤压,使具有呼吸功能的肺泡“重获新生”,成为近年来医学界一直研究的课题。
内科肺减容术 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以往,医生尝试了给患者进行外科肺减容手术的方法,即采用外科手术切除过度膨胀、无功能的肺组织,使余下相对健康的肺组织膨胀,从而增加通气量的手术。此项技术是目前外科治疗“慢阻肺”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它风险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恢复慢。
近年来,在重度“慢阻肺”治疗领域取得的最重大突破,则是内科肺减容术。内科肺减容术,是经口腔或者鼻腔,借助支气管镜在病变肺叶的支气管开口处植入特殊的金属支架,支架内外由硅胶覆盖,中间为单向阀的活瓣,随着每一次的自然呼吸,呼气时活瓣打开,吸气时活瓣闭合,也就是活瓣放入区域(需要治疗的区域)的气体“只出不进”,该区域逐渐萎陷,从而达到肺减容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拥有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如微创,患者所受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接受治疗后短期即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此项技术在发达国家临床应用已经有11年,显著改善了病人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一例重度“慢阻肺”患者均适合接受内科肺减容术,需要由医生安排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筛选出那些最有可能从该项手术中获得临床益处,而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最小的患者;另外,由于每一例患者的病变范围和程度都不一样,需要针对每一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作者:臧远胜 方正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内科(方正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周四下午专家门诊;臧远胜每周一下午“慢性咳嗽”专病门诊】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