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烧就用抗生素不妥
发布日期:2013-08-12
在门急诊,常常有家长这样对医生说:“您给开点消炎药吧?”如果告知您的孩子是病毒感染不需要消炎药时,很多家长不能理解:“都烧这么高了,不吃消炎药行吗?”消炎药是抗生素,把抗生素当成退烧的必用药,是目前使用抗生素最常见的误区。
用不用抗生素要由医生来定
那么,什么情况下该使用抗生素呢?一般来说,若是有细菌感染证据,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儿童患病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型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等,部分由细菌(链球菌等)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对于其中病毒性感染者,抗生素几乎没有作用。腹泻也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过敏刺激、饮食不当、消化不良、滥用药物、天气突变等原因引起的多为非感染性腹泻,多不需使用抗生素。宝宝长到4个月逐渐添加辅食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腹泻症状;夏末秋初天气转凉期,宝宝特别容易着凉腹泻;而感染性腹泻中常见的秋季腹泻很可能是轮状病毒引起的,在这些情况下,也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只有明确的细菌感染导致腹泻时,才应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能随便换着用
使用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应根据患儿病情轻重而定,并需要严格按照疗程使用。在用法上,有外用、内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等方法。必须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儿童的特点用药:首选口服剂型,其次是肌注,最后才是静脉点滴。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有发热,口服药见效慢,必须静脉滴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病变炎症和病菌的控制有个过程,不可能口服一天药、打一针、输一次液就见效,一般用药3天见分晓。每天换一种药的治疗方法是不对的。而且每天换药,不仅对治疗没有好处,还有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若确定是细菌感染,用药3天无效应换药;若病情加重,可由口服改肌注或静脉点滴。抗生素用药疗程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感染可在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2~3天停药;特殊感染需按特定疗程执行,家长不能随便给孩子停药。
抗生素副作用对孩子危害更大
儿童使用抗生素,特别应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等。其中,过敏反应形式多样,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可发生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婴幼儿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对于成人可能不会造成损害的抗生素,对于婴幼儿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另外,由于抗生素应用后杀灭或抑制了敏感细菌,未被抑制的菌种可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因而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此种感染多数为较轻的局部病变,如口腔、胃肠道的感染,亦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