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门诊,总能见到不少老年就诊者,各自都由一两名中年家属陪同,使得本不宽敞的就诊区域被挤得满满当当。这些因视力损害不能独立出行、生活能力受限的老人常常自责:“老眼昏花,拖累家里人……”同为老年期出现的视力下降,眼病不同视物各有特征。以视物模糊、扭曲变形、视觉中心蒙上黑影等症状为主的眼病,很有可能是眼睛的黄斑出现病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孙晓东教授在“爱眼日·光明行”老年黄斑变性科普活动上指出,在与年龄相关的众多眼病中,比白内障还棘手的是老年黄斑变性,又称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他介绍,老年人发现视力下降后,可通过方格自查表来辨别是否患有黄斑变性,与老年常见的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作初步区别。具体方法是,看围棋棋盘或者画一个方格表,捂住一只眼睛,另一只眼单眼盯着看,如发现表格发暗、发黑、直线变曲线,应警惕黄斑功能受损。
黄斑变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孙晓东教授解释,首先黄斑是眼底视网膜中央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约1平方毫米,但是就这么小的一个区域汇聚80%的视觉信息,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老年黄斑变性正是因为黄斑区视网膜细胞产生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眼底病,正因为病变在最重要的黄斑区,所以对视力的影响才会巨大,它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重度低视力和盲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的危险显著增高,据一项10000多名社区居民参与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上患病率达到20.2%,即每5个人里有1位是黄斑变性患者。
孙晓东教授介绍,老年黄斑变性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个类型,干性最常见的症状为轻度视力模糊,物体变形,严重的情况视野中出现中心暗点,不加控制便会发展为更严重的类型,即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或者彻底萎缩。湿性黄斑变性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侵入视网膜下,导致黄斑区视浆液性或出血性的盘状脱离,最终形成机化瘢痕,导致中心视力的严重丧失。很多老年患者因此降低了生活自理能力,易发生骨折,易产生抑郁情绪,视功能障碍愈益明显。
除了运用方格表初步判断以外,确诊黄斑变性需要接受眼科专业检查,主要有眼底荧光素及脉络膜血管造影、眼底数字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必要的检查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被眼科界公认为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孙晓东教授介绍,临床上治疗湿性黄斑变性过去主要方法是光动力疗法和激光等,但这两种疗法只能稳定病情,难以改善视力并且容易复发。针对湿性黄斑变性的机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应运而生,随之而形成的抗VEGF疗法也被多个国际临床指南推荐为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一线治疗方案,它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视力丧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市一人民医院眼科在国内较早开展抗VEGF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同时不断引进和改进眼底病诊断新技术,建立视网膜厚度以及微视野等视功能评估方法,不断提高眼底病治疗水平。
黄斑变性虽然局限于眼睛,但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疾病发展与转归亦有影响。孙晓东教授提醒,吸烟是已知的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患者应戒烟;要控制血压肥胖等全身因素;要避免在强烈的紫外线下曝晒,在强光下活动应配戴遮光眼镜;饮食均衡以及减少进食高胆固醇及高脂肪食物,适当补充含Ω-3脂肪酸、锌元素的食物,多吃富含叶黄素的蔬菜,如菠菜、玉米,这是叶黄素的最佳来源之一;55岁以上人群,每年一次眼底检查必不可少。只有改善行为、规范治疗,才能控制黄斑变性,保住视力。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乔闳)
黄斑变性科普手册发布
近年来,老年黄斑变性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治疗方面,束手无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一些国家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老年黄斑变性已经摘掉了首要致盲原因的帽子。为了帮助医务工作者做好老年黄斑变性的科普和规范治疗工作,共同提升公众对老年黄斑变性治疗信心不足的现状,全国首部《老年黄斑变性白皮书》于日前发布。《白皮书》内容涵盖了老年黄斑变性从起病、诊断,到治疗、康复各个方面的科普知识,对于提升公众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病情,医务人员规范治疗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