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疾病大全

暑热仍持续 立秋润燥时
发布日期:2013-09-03
    立秋时节,暑热未退,秋燥盛行,因此养生应以防燥为主。如何应对秋燥,给身体一个干爽健康的状态,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中医讲,燥主秋令,入秋后,暑热暂未消退,秋燥也日益明显,很容易造成气阴两伤,从而耗伤津液,使人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皮肤干裂、便干难解,甚则咳嗽少痰,这便是中医所说的“秋燥”。
 
  顺应节气适秋燥
 
  立秋后,人们的起居也应与气候相适应,才能避免秋燥对人体的侵害。秋季,为肺所主,而早晨正是肺气旺盛之时,早起晨练使肺气清,有益于防秋燥。
 
  但由于秋季是收藏的季节,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因此,运动养生也要顺应“养收”的原则,才能收藏住体内的津液。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辛效毅表示,早起锻炼,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虚者切忌出汗,以免耗散精气;应保守体内的津液,待周身微热、尚未汗出时就停止锻炼,即使出汗也应是微汗即可。总之,要顺应秋季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才能避免因体内津液的消耗,而出现身体上的燥症。
 
  怡情养性保肺气
 
  立秋后,除身体上容易出现燥症外,不少人在情绪上也出现了燥症表现。辛效毅认为,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说明人体的心情好坏、急躁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症状,而一旦出现心情急躁等负面心理反应时,便会影响到肝脏及肺气的功能。因此,秋季还应重视精神方面的保健,要宁心安神、以乐消悲,以求内外合一、形神相应。
 
  此外,季节的变换也可能引发心理上的旧病或加重病情,因此面对各种生活事件,必须善于自我调节,平衡心态,以五神养五脏。相反,心急躁,神烦乱,则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失衡状态,身体上的不适感就会加重,精神疲惫、体力下降时,病邪反而有机可乘。市民应在积极求治的同时,进行自我调适,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保养肺气、疏达肝气,从而取得药物治疗以外的效果。
 
  滋阴润肺防秋燥
 
  中医认为,“肺主秋”,秋燥之气最易伤肺,因此,防秋燥食疗应以养阴、生津、润肺为主要目的,采取平补、清补相结合的方法。
 
  新疆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徐瑧荣举例说,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水果如秋梨、香蕉等;食物如百合、芝麻、蜂蜜、萝卜、山药、莲藕、银耳、鸭肉等,或直接食用、或榨汁饮用,或煮粥、或炒菜都可起到治燥的功效。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而秋季干燥,缺少油分的滋润,不光肠道干涩容易便秘,皮肤也会缺少光泽,因此,在秋季的饮食里不妨多加一点油,面食里加点香油,凉拌菜加点橄榄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秋燥,徐瑧荣表示,一方面要进食甘润之品,以补肺润燥;另一方面注意不要进食辛辣、烧烤、上火之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由于这些食物本身性温,加之烹饪过程中水分散失较多,进食时需较多的唾液来参与消化,食入后很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症状,因此,秋季最好忌食这些食物。当然,以少量的葱、姜、蒜作为调味品,或以性温的肉、禽类食物烧汤,并佐以一些如银耳之类滋阴润燥的食物,并不会加重秋燥症状。
 
  润肠养内驱燥症
 
  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等内部因素有关,因此,对抗秋燥,宜从润肠养内、清肠排毒等方面从体内驱除燥症,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辛效毅建议,首先,需加强水分的补充,秋季宜多喝水,多用绿茶、茯苓、沙参、淮山药、草决明及百合、萝卜、雪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泡水喝;必要时,也可饮用清肠排毒的保健茶,通过清肠、洗肠,润肠、补水的方式,保持大便的通畅,防止体内因宿便积毒而引发燥症。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