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专吃垃圾?自己榨油安全可靠?食品安全知识迷雾重重。从今天起,爱上海食品安全专版推出“食话实说”栏目,邀请最权威的专家去伪存真,解读食品安全背后的真相。
《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心传》中,安徽歙县一位油坊主沿用传统手工艺,用上百斤的铁锤撞出菜籽油的情形令人印象深刻,不少“吃货”看后直呼过瘾。不少商家趁机推出家用榨油机,宣称现吃现榨,不再担心吃到“地沟油”。
昨天(5月19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少伟指出,自己榨的食用油缺乏对原料科学的检测,榨油机在不锈钢和塑料材料上可能也有质量隐患,加之榨油机榨油工艺过于简单,榨出来的食用油反而风险重重。
家用榨油机网上热销
昨日,记者在某网站上输入“家用榨油机”,一共显示了5243种产品,有些热销产品月销量甚至有近700台。这些榨油机便宜的在400元左右,贵的售价约为6800元。
记者查询多家家用榨油机的销量后发现,在《心传》播出前,榨油机日销量并不多,有的甚至无人问津,但在节目带动下,销量开始剧增。榨油机卖家几乎都宣称榨油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本身也不产生有害物质,“360度专业烘烤”、“低温物理压榨”、“开启全民自榨时代”等广告随处可见,还有商家说,销售的榨油机可以压榨18种油料,包括榛子、西瓜籽、杏仁等。一些在农村作坊里压榨的菜籽油也开始在网上热卖。
不是任何原料都可自榨
“用家用榨油机来榨油很不安全。”刘少伟说,不少人为了放心自己购买榨油原料,殊不知这种方法却暗藏风险,“原料的问题仅凭肉眼是发现不了的。有些表面完好实际上内部已经霉变,容易长黄曲霉素,黄曲霉素B1被世卫组织列为‘最强致癌物之一’。”而正规厂商生产食用油前,会进行细菌是否超标、微生物情况等方面的物理和化学指标检测,从而确保原料的安全。
其次,榨油机本身质量是否达标也很重要,如榨油机上排油管道所用的金属应该是特定的、达到食用级别的不锈钢,否则会导致重金属析出。市场上不少榨油机还配有一个储油设备,这样容易导致塑化剂析出到油中。
刘少伟指出,家用榨油机榨出来的油实则仅仅是毛油,并没有进行包括脱酸、脱臭、脱色等“五脱”精炼工艺,含有的杂质容易导致炒菜时油烟很大,而且还很可能含有害物质。比如,菜籽油如果有涩味,就含有芥酸;棉籽油有棉酚这种毒素,对人体伤害也很大。
针对网上卖家宣称自己可以压榨多种油料,刘少伟也提醒,并不是任何原料都可以随意压榨的,比如大豆有豆腥味,如果不加工处理榨出来的油其实并不好吃。芝麻、葵花籽、花生特别容易霉变。此外,榨菜籽油时得烘烤,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就容易产生苯并芘,这也是一种致癌物。
自榨油放冰箱不能超一周
“纯天然压榨”是不少家用榨油机的宣传卖点。但刘少伟说,食用油中必须添加抗氧化剂,这是由于油和空气接触后容易氧化变质,产生一股“哈喇味”。而家用榨油机榨出来的油,即便放进冰箱,存放时间最长也不能超过一周,否则会变质。
油的压榨主要是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两种,两种压榨方式产生的油质量是一样的。传统物理压榨出油率低,成本比较大。化学浸出则是用有机溶剂互溶,再根据溶剂和油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这种压榨方法出油率高,但如果工艺不过关,会对食用油带来污染。
不少家用榨油机都会宣称所榨的油味道香浓,其实油的香味和质量是没有关系的。“吃油最重要的是看里面含有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刘少伟提醒,橄榄油和亚麻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但售价不菲。其实市民食用一般的大豆油、谷物调和油,再通过每天额外吃些坚果、虾类,便可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彭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