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阿勇两年前因为胆囊炎的反复发作,在河北老家的医院接受了胆囊切除术。最近,一直被朋友戏称“无胆英雄”的他却有点郁闷。因为他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说切除了胆囊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得肠癌。“没想到摘掉了一个负累却换来了一个‘定时炸弹’。”阿勇说,不知道这个说法到底可不可靠?而像他这类切除了胆囊的人在日后的生活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带着阿勇的问题和烦恼,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临床有个案
但尚未有确凿证据
对于“‘无胆英雄’更易得肠癌”的说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的刘海鹰主任解释说:“我们在临床上确实有碰到过类似的病例,一些患者在切除了胆囊几年或十几年后又被发现有大肠癌。但这两者之间是否能直接划上等号,或者说切除胆囊就会增加大肠癌的危险因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证据确凿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所以说,“无胆”和大肠癌之间有没有关系、关系有多大(如果有的话),这些都不明确。
不过,切除胆囊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带来影响,这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刘海鹰分析说,之前有说法认为,如果因为某种疾病需要切除胆囊,对人体整体功能影响不大。这是因为胆汁可直接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功能,而且机体功能可通过代偿而适应。
“但事实上,胆囊是参与人体消化过程的重要器官,认为‘胆囊可有可无’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刘海鹰介绍说,胆囊有着储存胆汁、浓缩胆汁、分泌黏液和排空胆汁等生理功能。当食物进入人体需要消化时,储存在胆囊内的胆汁就会由胆囊排出,胆汁经过胆囊的浓缩,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的弱酸性液体,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更充分的消化再进入肠道。“所以,如果没有了胆囊,胆汁就缺少了一个被浓缩的步骤,分泌出来后就直接进入肠道,这些胆汁比较稀,消化功能被削弱,无疑就加重了肠道的负担。”刘海鹰说。
切除胆囊
确实会影响消化功能
“按照目前的说法,大肠癌的发生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多有关,可以想见,这些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如果还缺少了浓缩胆汁的参与,那么很多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就很容易在大肠堆积,释放出毒素,影响肠道的健康。”
不仅如此,还有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胆道内胆汁的逆流现象增多,因而胆道感染的机会也增加,而且空腹时胆汁也会连续进入肠道,没有食物和胃酸中和,胆汁在十二指肠蓄积,达到一定压力后逆流入胃,胆汁中的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害很大,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剑突下烧心样疼痛,呕吐胆汁和出现体重明显减轻的症状。
此外,切除胆囊后的患者,胆汁中的胆汁酸在肝肠循环加快,次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生成增加,它们的代谢产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所以医学界才有人认为,这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
“所以,如果不是有明确的手术指征,胆囊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切为好。”刘海鹰说。近年来腔镜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其中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手术则是腔镜技术的“敲门砖”,不排除个别医生存在过度医疗,甚至拿病人来“练手”的可能。当然,也有可能是部分病人对自己的病情过分焦虑,坚决要求施行切除手术。
提醒:有些结石和息肉根本没必要切胆囊
据了解,目前胆囊切除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胆囊息肉,有癌变的风险;二是胆囊结石导致反复发作的胆囊炎。但患者千万不要一看见检查结果中有息肉或结石就认为自己必须手术。
就胆囊息肉而言,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性息肉,这类和胆固醇的代谢紊乱有关。胆固醇性息肉常多发,并且较小,大多直径为3~5毫米,一般不超过1厘米,不会很快长大。胆固醇性息肉不会恶变为胆囊癌,但有时可以形成胆囊结石。如果没有自觉症状,不需要治疗。还有一类胆囊息肉叫炎性息肉,这类息肉是因为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不是真正的肿瘤,一般也不需要治疗。除非伴随着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情况。
只有一类胆囊息肉发生恶变的可能较大——真性息肉,这类息肉个头通常较大,直径大于1厘米,常常是单发的,通过彩超可以发现息肉内有丰富的血流。胆囊里长了这类息肉,为了预防恶变的可能,则要考虑手术了。
至于胆囊结石,刘海鹰认为,没有引起症状的胆囊结石,而且直径很小,可以先考虑药物排石。但如果出现过一次由结石引起的胆囊绞痛之后,经常反复发作,并且已经发生了慢性胆囊炎,则同样需要手术治疗。
“总而言之,胆囊息肉或者胆囊结石到底需不需要手术,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刘海鹰建议患者最好听取专科医生的意见。
建议:“无胆英雄”最好定期做肠镜检查
而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近年来占大多数的仍然是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以前曾经出现过的“保胆取石”依然难以进入主流行列,这是为什么呢?刘海鹰解释说,这是因为无论是保胆取石还是保胆切除息肉,手术难度和风险都比较大,但出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且很容易复发,尤其是对于结石较多、胆囊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病人而言,胆囊切除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切除了胆囊的人群如何预防大肠癌,刘海鹰认为,这和普通人预防大肠癌的做法无异:首先在饮食上,不要进食太多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辛辣、油炸等食物也要少吃,多吃五谷杂粮和蔬果,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与此同时,最好每2~3年就到医院做一次与肠道相关的检查,例如肠镜等。
医学指导:刘海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黎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