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世界卫生统计年鉴》引发关于“女性寿命长于男性”的讨论。两性的健康差异不仅与生理基础相关,更与个体的行为模式有关。在社会性别规范的影响之下,男女两性的健康风险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并不意味着女性的健康状况一定优于男性,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妨碍了妇女和女童从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工作中获益,无法获得最佳健康水准。
近期,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世界卫生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按年龄、性别、收入对194个成员国的健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特别关注不同性别的健康状况。《年鉴》显示在预期寿命及健康预期寿命两个指标上,女性都比男性占优势:2019年,预期将有超过1.41亿儿童出生,包括7300万男孩和6800万女孩。而根据最近的死亡风险,男孩的平均寿命为69.8岁,女孩的平均寿命为74.2岁,相差4.4年;根据健康预期寿命指标来看,女性在出生时和60岁时都比男性更强。《年鉴》的发布引发关于“女性寿命长于男性”的讨论,引起人们对男性健康的重视,那么“性别”作为一个与健康相关的中介因素,其对健康状况具有怎样的实际影响呢?
关注基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健康差异
关于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年鉴》给出一些发人深思的结论:在女性难以获得卫生服务的地方,男性与女性的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最小;在男性和女性面临同样疾病的地方,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少去求医问药;2016年,就全球自杀死亡率而言,男性比女性高75%;道路伤害造成的死亡率,自15岁时起,男性为女性的两倍。
上述结论之所以发人深思,是因为它揭示出健康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两性不同的行为模式可能对两性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一直以来的关注点。
《年鉴》特别区分了基于“生理性别”的健康差异与基于“社会性别”的健康差异。其中,生理性别差异表现在染色体、基因表达、荷尔蒙、免疫系统和解剖学(比如体型大小、性、生殖等)的差异。由生理性别导致的健康差异包括,比如女性会患有宫颈癌,男性会患有前列腺癌,与X染色体相伴的免疫调节会提高女童的免疫反应,在很多情况下会降低5岁以下女童的死亡率。
“社会性别”差异(不平等)会对两性寻求健康、追求冒险的行为,接触和使用健康信息的能力,采用促进性、预防性、恢复性、缓解性健康服务的机会,导致两性使用、控制医疗资源与权力关系的差异。由社会性别相关因素所导致的健康差异包括:由早婚等因素导致的早孕加大女性的健康风险;由于劳动性别分工,男女两性会面临不同的与职业相关的伤害和疾病;与男性气质相关的性别规范推高了男性吸烟、喝酒行为,而那种将吸烟作为女性解放、自由标志的性别规范,则使得烟草行业将营销目标对准了年轻女性;由于缺少使用及掌握家庭经济资源的权力、照料者角色的限制及行动不自由,女性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受到限制;然而男性使用医疗资源却常因性别规范中关于“看病不够爷们”的陈规受到限制;基于性别身份的交叉性歧视导致跨性别人群在卫生保健服务中遭受污名和歧视,以及针对这一人群需要的医疗服务缺乏等。
健康风险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健康状况与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这早已成为共识。而人的行为模式却并非完全是个体自主选择的结果,很多情况下受制于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的限制。而两性不同的健康状况则与社会性别规范密不可分。
个人行为中具有众多潜在的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的行为——健康风险行为。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关注健康风险行为对健康产生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定义,风险因素是致使个人患病或受伤害的概率加大的任何属性、特征或风险。其中较重大的一些风险因素包括体重不足、不安全性行为、高血压、吸烟和饮酒,以及不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
健康风险行为也与社会制度、规范密切相关,具体到健康风险行为的性别差异,则是由于社会关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不同规定导致了男女两性不同的健康风险行为。比如,吸烟、酗酒、打架、飙车往往被认为是“男性气概”的象征,男性特质也与竞争性、冒险性、暴躁的行为相关联,这些都极易引发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导致男性冠心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除此之外,正如《年鉴》所显示的,男性相比女性更少求医,也与“男性应该是强壮的”的男性气质有关,“男儿有泪不轻弹”也导致男性在遇到疾病时较少选择寻求帮助、向他人倾诉。
与“男性气质”相反,“女性气质”则往往被塑造成孱弱的、惹人怜惜的形象,“弱柳扶风”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对“美人”的期待。在现代影视剧中,尤其是青春偶像剧中,女主角也常常因罹患白血病等绝症而增添“美感”,这部分导致了女性对“强壮”“健康”的偏离。除此之外,社会性别规范中充满大量对女性身体的规定性,特别是在“以瘦为美”的审美机制下,“节食减肥”“丰胸瘦腿”也对女性健康造成了损害。正如学者林晓珊所指出的:在女性特质的实践中,女性的身体是被视为有缺陷并需要经过现代医疗技术的改造而与健康风险发生关联的;在男性特质的实践中,男性的身体是被视为优越于女性并需要不断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展演其自身的优越性而与健康风险发生关联的。
女性疾病:隐藏的冰山
尽管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长,但预期寿命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在关于女性健康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认为女性的健康状况实际劣于男性,这与其所处的社会弱势地位有关,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妨碍了妇女和女童从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工作中获益,无法获得可能的最佳健康水准。这些因素包括:男女之间存在的不平等权力关系;社会规范削弱了获得教育和带有报酬的就业机会;将全部的重点放在了妇女的生殖角色方面;潜在或现实中经历的身体、性和情感暴力等。
在发达国家中,虽然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要长于男性,但女性的自评健康状况总是比男性差,这被称为健康的“性别悖论”。女性所患的疾病更多地是非致命性的慢性病和急性病,这严重影响其生活的质量。学者沃伯鲁齐及其同事曾将疾病分布的性别差异称为“疾病之冰山”:看得见的冰山之一角是男性所患之重症疾病,水下巨大的冰山体则是女性所患的大量的急性病、慢性病。
女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显性或潜在的健康风险。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妇女与健康——今天的证据,明日的议程》报告对女性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健康不平等状态进行了分析:比如,在儿童时期面对的婴儿死亡、被虐待等风险;青少年时期所面对的早孕、营养不良、性行为感染等风险;成年时期所面对的母职健康、宫颈癌、失望、自杀等风险,以及在老年时期所面对的失能和照料压力等风险。
由此可见,性别对健康的影响机制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社会性别规范导致男女两性行为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与之相关的罹患疾病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与社会性别制度相关的权力关系则使得女性处于健康的劣势状态。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