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西一家美容院推出了“基因检测限量套餐”,声称“是与北京某医院合作,只需抽血后将样本送检,就可以检测出身体是否有癌症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随后,此说法被涉事医院有关负责人辟谣否认。
近两年,基因检测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些医疗机构、体检机构甚至美容机构纷纷刺激着人们的消费神经。基因检测该如何用在“刀刃上”,又当如何规范监管?
结果不能太当真
临床上,基因检测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指导用药、携带者筛查、指导生育等。记者梳理发现,从形式上看,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基因检测机构主要有3种,一类面向科研和医疗机构,此类多为客户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一类直接面向消费者;还有一些与医院、体检中心、保险公司、婚恋公司甚至脐带血积存机构合作,向固定的客户群打包兜售基因检测项目。从价格上看,上至几十万元下至99元的各式套餐应有尽有。
专家介绍,基因检测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等都有待填充,这催生了大量打着基因检测牌子谋求利润的机构。其中很多机构都是将血液或唾液样本委托给第三方基因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除了基因检测机构良莠不齐外,数据的准确性也是一大问题。目前,有些检测项目的原理尚不清楚,与基因并没有因果关系。以流行的儿童天赋检测为例,专家表示,天赋与基因有一定相关性,“但目前来说,只能当成一种娱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记者走访了一家专注于肿瘤基因检测的公司——臻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首席医学官张恒辉介绍,目前基因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操作门槛逐渐降低,加之受到资本的利益推动,出现了一些行业乱象,这些乱象主要出现在临床医学以外的用途,我们称之为泛基因检测。严格来讲,它并非真正的基因检测,一些公司把检测环节中尚未经过大量临床数据证实的东西进行相关性拼凑分析,缺乏对疾病的完整证据体系,因此目前价值不明。
张恒辉强调,消费者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是为了诊断疾病或指导用药,应该由临床医生完整评估病史,辅助检查结果和家族史后决定;但若是单纯为了健康管理,基因检测的参考价值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对基因检测的评判要回归到价值医疗层面。基因检测可帮助病人实现个性化精准诊疗和伴随诊疗。但目前市场上的项目很容易将基因检测过度消费。”张恒辉说。
尽快建立认证监管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基因检测在刑侦和孕前诊断方面,已设置了严格的管理规范。同时,在关于疾病和肿瘤的检测方面,也在逐渐地走向规范化。而市场上新近出现的非临床领域的天赋、酒精耐受能力等基因检测,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国内监管始终处于待完善状态。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凡是从事诊疗活动的机构均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因此,基因检测要用于医疗诊疗活动,首先要过的就是监管这道关。
2014年~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曾评估公布了第一批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并对入选试点单位的实验室和相关工作人员均做了相应要求。“但基因检测涉及国家多部门责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当过临床医生,目前又在临床与科研转化第一线的张恒辉认为,基因检测能够真正实现科研与临床紧密合作,从结果出发,不断优化测序过程,实现精准治疗,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有专家表示,美国30年前就将基因检测列为临床专业,开展专业培训,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官方资质认证和培训的机构,应尽快建立起规范的培训、认证、监管体系。
(来源:健康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