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时评

儿科停诊医生都去哪儿了
发布日期:2018-01-11

  1月8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热传。通知上说,尊敬的患者/家属: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1月9日澎湃新闻网)

  析理停摆尴尬需要对症下药

  诚然,病魔袭来,医生同样不能幸免。但作为三甲医院,儿科医生如此稀缺,又何以长期应对超高的门诊量。换句话说,倘若儿科医生并非区区3名,即便偶有人染病,也断不会出现今日之全科“停摆”。由此可见,压垮医生的,除了疾病,更有超负荷带来的身心俱疲。而其背后,则是“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

  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为0.57人,农村为0.47人。而按照《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到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已直逼十万大关。尤其随着“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儿科医生将更显紧缺。缺口不小,“补缺”更不易。据统计,全国医学院校每年仅能培养1800余名儿科医生。但就在这本就不足的“后备军”中,还不乏有人“临阵退缩”,更别说近年来屡有辞职的儿科医生。究其原因,正是缘于儿科的“不受待见”。说穿了,无非认为儿科医生工作强度、风险系数与收入不相称所致。

  故而,破解“儿科医生荒”需要“对症下药”。首先要让儿科医生“收入与付出成正比”。譬如,既然儿科的付出超过其他科室,自然收入也要同步体现。至于儿科潜在的医患矛盾,则需要用双方的包容来化解。譬如,面对静脉血管极细且手脚乱动的患儿,再有经验的护士,也不敢保证扎针时孩子不哭不闹。故而,此时的患儿亲属,切莫因疼惜孩子迁怒于医护人员,而要怀感恩之心尊重和相信医生。反之,对于患儿亲属的焦灼感,医生则同样应以医者仁心来回应。

  无论如何,“儿科停诊”的一幕不能总是上演。值得期待的是,国家将采取系列措施,加快对儿科后备人才的培养,希望相同的尴尬不再出现。徐甫祥

  警示及时补缺以防愈演愈烈

  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对多个医院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儿科医生的人均日门、急诊量达到每个医生50~60个儿童,高峰时逾百人。这种超负荷,不仅体现在劳动强度上,更体现在心理上。

  从学科角度来看,儿科医生因为技术手段少、开展研究不易等特点,在行业内不被重视,被称为“小儿科”医生。中国儿科界现状是,有经验的儿科医师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医科学生拒绝选择成为儿科医师,大多数学生甚至宁愿退出医疗行业也不愿成为一名儿科医师。

  有数据表明,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推开,未来几年内,每年将新增约300万名儿童。倘若不尽快补齐儿科医生紧缺短板,几年之后,类似天津“儿科停诊”的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科医生资源的配备,关乎两孩新政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就要改革薪酬制度,医疗收费体系要更多注意儿科在人员成本与处置费用上的特殊性,可以考虑提高服务性收费,降低药品加成;建立与儿科医生工作量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财政资金上给予更多的倾斜与支持,努力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

  改革晋升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儿科医生的职称评定,要放宽在论文、科研、教学上的要求,更多视临床能力与表现而擢拔。同时社会也要对儿科医生有更多的包容。患者和医生之间也应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尤为重要的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迅速扭转儿科医疗人才紧缺局面。相关部门应重新考虑建立完善儿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培养格局,当务之急是改革招考制度,可适当放低考试录入门槛。廖海金

  质疑儿科建设为何步履维艰

  作为当地一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而且还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其儿科坐诊医生竟然只有区区的三名,仅仅一个还算常规,并不算反常冬季的到来,就让该院儿科不堪重负、“轰然倒塌”,如此高级别的医院儿科门诊建设尚且如此不给力,更薄弱的基层医院等,儿科门诊建设就更让人担忧。

  此前,关于我国儿科医疗资源建设不给力、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现实,屡屡遭受舆论的诟病。也正为此,我国各级各地政府和卫生、医疗部门对此都非常重视,并不断强化和加大儿科医疗资源建设和供给,基层儿科就医难得到初步缓解。这种情况下,此次当事医院还出现如此明显的儿科门诊建设不给力,的确值得、亟须有关方面深刻反思。

  儿科门诊建设不给力,或许有更多不为人知和一时无法破解的难题,尚且有可原谅之处,但医院明知在患病幼儿大增、儿科门诊医生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仍不能合理安排门诊医生工作与休息,让仅有的三名医生全累倒,以致儿科门诊“完全歇菜”,却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和原谅的。这让人不得不追问,该院综合科学合理安排医生等人员工作与休息的能力和人性化制度何在?

  一个儿科门诊停诊,几多问题折射凸显。面对“儿科因医生全累病停诊”,作为网友,可以一笑了之或表达一下遗憾了之,但对当事医院、地方卫生部门和政府等,却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及时深刻看到问题之所在,并采取有效得力措施,该加大投入的加大投入,该完善制度的完善制度,该提升实力的提升实力,不但让地方的儿科医疗资源有效建立起来,而且还能够科学高效运转起来。余明辉

  建言多管齐下解决儿医难题

  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的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医生总数的减少,其次是医生结构的失衡。由于待遇不佳以及高校儿科系取消等原因,目前我国儿科在主治医生阶段出现明显断层。

  怎样纾解儿科医生荒?必须对儿科医生面临的执业环境和收入待遇进行综合性改革。

  对于医生少的问题,当然是要加快儿科医生的培养,但如果儿科医生的待遇不能提高,儿科毕业生也会想办法走掉。儿科待遇的问题一天不解决,纾解儿科荒的其他举措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是事倍功半。

  首先,要提高儿科医生待遇,让儿科医生想进来,留得住。在价格改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应该对儿科给予一定的倾斜性补贴。比如,公共财政在编制预算时,在儿科医疗领域中保持应有的适当补贴比例,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儿科医务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其他专业同年资医务人员收入的平均水平。

  其次,分级诊疗要补上儿科医生这一岗位。很多感冒发烧的小病根本就不需要去大医院,但由于科普不到位以及社区医生的水平不足,很多家长依然会彻夜去儿科急诊排队。我国社区医院一直以来更倾向于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处理,对儿科长期忽视,如果将来孩子生病能先让社区的儿科医生做预处理,对疾病进行预判后再转诊到大医院,就能从病源上缓解儿科医生的压力。

  再次,对儿科医生进行市场化探索。市场化的儿科诊所可以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和更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同时也能为患儿提供更优质、规范的诊疗服务。

  每年一月份前后,往往就是看儿科最紧张的时候,儿科医生短缺现象每每引起关注,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改变儿科医生荒是民生大事,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并强力推进。丁慎毅

  三言两语

  不少人对儿科医生不理解,现在知道儿科医生有多累了。

  ——笑牙

  我是学医的,我们同学没有选择儿科的,我们医院高薪招聘儿科医生,却很难招到。

  ——南湖

  医生少是多方面的原因,家长过度干扰也是一方面,爱子心切,不接受医生的方案,且往往情绪激动,医生治疗很困难。

  ——小麦

  不管怎么说,医院不应该停诊,儿科医生少是多重问题导致,但不能让孩子没地方看病。

  ——杏丁

  医生也是人,超负荷工作一样受不了,不过一个科室全面停诊还是要慎重。

  ——风筝

  还是要想办法多培养儿科医生,提升待遇,医生多了,自然也就没那么累了,就算生病了,也不会导致全面停诊。

  ——西贝

  (来源:新闻晨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