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网约车、寄快递、送外卖、办身份证、开违停单等大小事,都离不开路名。但在很多大中城市,道路改新名、小区换门牌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的例子比比皆是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让治理的走线更顺、针脚更密,城市的里子才更紧实,面子才更耐看,城市也才能真正回到“属于它的人民”的本位
眼下,送外卖已成为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但对外卖配送员小张来说,最辛苦的不是骑着电动车长距离跑路,而是一遍遍来回在大街上找路名,在小区里找门牌,“有时候挺宽阔的马路,竟然没个路名;偌大的小区,竟然找不到楼号。有时候根据地图导航,外卖用户的地址就在附近,可就是找不着。由于门牌难找,有的叫外卖的用户,干脆在描述送餐地址时,写着‘某写字楼对面小区门口小卖部的楼上’,这样的配送地址,找起来怎能不费劲?”
道路缺名、小区缺楼号,折射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缺位。路名、门牌影响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叫网约车、寄快递、送外卖、办身份证、开违停单等大小事,都离不开路名,一天没名,就多一天日常生活的不顺溜。在很多大中城市,道路改新名、小区换门牌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的例子比比皆是:有路无名、同路不同牌,形成没有标识的“黑户”;同名不同站,害人下错车、走错道,这是道路取名欠缺科学性和统筹安排。
城市治理就好比一个内外兼修的课程。如果说高楼大厦是“面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施,那么管理水平就是“里子”,虽看不见,却是起基础性作用的软件系统,二者不可偏废其一,甚至“里子”比“面子”更重要,里子出了问题,面子自然上不去。国内一些城市重面子、轻里子的粗放式管理,除了会带来上述找不到路的窘境,还会产生其他民生痛点——
雨天路难走。有人曾打趣道,为何把驾驶车辆要缴的税收称为“车船税”,因为一下雨,城市就成了湖海,驾车成了开船。虽是段子,但表明不少城市管网建设距离“海绵城市”的目标还较远。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下水道在不少城市形同虚设。
公厕难找。人有三急,内急居首。但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绝境”:走在漫长的大街上,找遍一圈也没发现厕所;周末在购物中心逛,七绕八拐,好不容易找到卫生间了,却发现门口排起了大长队。公厕布局不合理、厕位比例不科学、公厕设施无人修,对女性更不便利,以至于有的女性情急之下“占领男厕所”。
红绿灯难等。行人过马路时,常感觉红灯时间太长而绿灯时间太短,最尴尬的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刚走到中间斑马线,红灯就亮了;司机们也常抱怨:人行道都没人了,红灯却还亮着,红绿灯设计、调整跟不上实际需求的变化。还有些城市,亮灯时间还不能读秒倒计时,让你不清楚到底还要再等多久,不确定性越发增加内心焦躁。多重因素叠加,抢时、拥堵、车祸的概率都上升了。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到地方探索,都需要在夯实里子、筑牢底子上下功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重庆市出台全国首个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规定商业繁华地段公厕全天候开放、公共停车场不得擅自停用、主干道每平方米废弃物残留量不超过3克,都是奔着痛点去、迎着难点上的便民措施。
给无名路挂上路牌,给小区楼房清晰地标上编号,给垃圾投递划定分类,给商场增加女厕位数,给公交站等装上智能手机应用,这些民生治理的大小活儿,就得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没有最细,只有更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让治理的走线更顺、针脚更密,城市的里子才更紧实,面子才更耐看,城市也才能真正回到“属于它的人民”的本位。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