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时评

防护口罩“国标”出台还仅仅是开始
发布日期:2016-11-02

  11月1日,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做了明确规定。(10月31日中国新闻网)

  之前,我国关于口罩的标准有《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医用外科口罩》等,这些都属于劳动防护类和医用防护类标准。但因为常识性的欠缺和对标准的模糊,劳保口罩和医用口罩这些在特殊场合使用的卫生用品,经常被替换成日常防霾的防护口罩。长期佩戴这种不具备防霾效果的口罩,人体非但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护,还可能面临不知情的健康隐患。

  这种情况下,《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出台,可以提供更大受众面的科普性和推介性。这对国内民用防护口罩企业来说,也不啻为一场福音。随着PM2.5概念的初现,国内的防护口罩的市场需求开始持续增长,市场份额到2015年时达就到了近40亿。当利益被高高抬起,市场乱象丛生的情况也随后滋生,山寨、劣质的防护口罩开始横行。这加剧了业界呼吁《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出台的声音。

  防护口罩的“国标”出台,意味着市场的有法可依,并且直接地抬高了准入的门槛。但需求还在井喷期的防护口罩市场是否就有立竿见影的正向推动,恐怕还是需要假以时日。

  去年年底,上海海关连续查获两批出口境外的假冒“3M”品牌的防护口罩,有近12万只之多。之前,还有媒体曝某“卖断货三次,销售百万只”防霾口罩的国内品牌,存在冒用检测报告等诸多问题。这些在防护口罩“国标”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行业混乱,只是市场的冰山一角。而“国标”出来之后,应当给予更加切实有效的市场整顿和处罚执行,这也是企业和消费者的期待。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的出台还仅仅是开始,对它的配套跟进,显然才是关键。消费者如果发现防护口罩实际效果与产品宣传不符,在“国标”的对照下,可以要求工商执法部门对相关厂家进行处罚,以保障自身权益。但前提是,这个成本可谓蛮大,加上一些检测机构是否在检测技术上能够提供相应支持都是个问题。毕竟,只能检测病菌类项目而无法检测PM2.5过滤项目是一些检测机构的尴尬。由此可见,防护口罩“国标”真正在市场形成正向推动,需要多方支持才是。

(来源:光明网 作者:谢伟锋)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