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道“坎”。随着气温下降,血管容易受刺激,血压也跟着不淡定了。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导致医院里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患者人满为患,特别是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等急危重症发病率急速飙升。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都是血压控制不佳为基础的。
一天中的血压波动具有昼夜节律的规律性。从睡眠到清醒并开始活动后,血压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甚至达到一天内最高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血压晨峰”。血压晨峰很容易导致血管病变,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尤其需要注意。建议患者事先在床头放置好降压药品和饮用水,在清晨起床前即开始服用,同时在床上做些舒缓运动,等待药物起效半小时左右之后再起床,让血压变化有个缓和过程。
冬季饮食该注意些什么?
第一要限盐。盐摄入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因此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6克以内。由于腌制品的含盐量较大,调味品里也含有不少的钠盐。所以平时应杜绝食用腌制品,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味精、鸡精、酱油等调味品。
第二要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蔬菜、水果里面富含钾和膳食纤维,因此不管什么季节,建议多吃蔬菜、低糖或无糖水果。同时,每天饮用500ml左右的新鲜牛奶,确保有足够的钙摄入量。
第三要控制住糖的摄入量。中国人以米、面为主食,含糖较多,所以尽量以杂粮为主,或在主食中加入些杂粮。相对而言杂粮的含糖量较少,纤维成分高些。
第四要合理食用肉制品。尽量不吃肥肉,做菜时要少油,更不可用荤油。同时为补充蛋白质,保持营养均衡,适当食用鸡肉、鱼肉、蛋等肉制品,每天控制在二两以内。
第五要确保每天的饮水量。水有利于把体内毒素排出来,降低血液的粘滞度。当然,其中还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脏和肾功能。如患者心脏功能不好,则需限制饮水量。
药物治疗中常见的错误观念
一是“只需吃药就行了”。每个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配备电子血压计,服药后就得关注血压的控制率,努力让血压达标。高血压达标第一个目标值是140/90。第二个目标值是120/80。这两个数字,每个患者都必须要知晓。如果是服药后血压没控制住,则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增加剂量或推荐复方制剂。
二是“一种药吃久了,不太好,需要调药”。其实,每种药有着药效半衰期,里面的物质排出体外也需要时间。频繁换药,不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对于一种降压药,只要没有出现毒副作用,血压又得以有效控制,就可以长期稳定的服用,没必要去换来换去。
三是“不难受就可以不吃药”。很多患者觉得自己身体没有任何异样,所以就不愿意服药。其实高血压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有些人甚至完全无症状。所以建议患者跟自己的医生建立长期联系,定期门诊,评估血压的水平,再由专业医生来提供是否继续服药的建议。
知晓是防治高血压的第一步
近年来,欧美等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而我国仍保持上升态势。如果能把高血压管控住,那么冠心病、脑卒中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将随之下降。其中关键在于预防,而知晓是防治高血压的第一步。
目前我国大约有2.7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接近两亿的患者,我们无法去关注,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因此,我在这里强烈呼吁所有的人都应该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冬季是发现高血压的最佳时节。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常务副主任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