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哪些非肾性疾病需监测肾损害?
发布日期:2023-06-02

  有些疾病病初并不会影响肾脏,但如果病情没得到有效控制,或者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会引起肾脏损害,需要患者及时随访监测尿液相关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不好的预后。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疾病。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不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紫癜,表现为四肢、臀部、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的紫红色皮疹,高于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也可引起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症状。

  即使没有皮疹反复发作,33%的患儿在疾病发作后6个月内,会出现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浮肿少尿等。

  目前临床上无有效药物预防肾脏损害的发生,早发现早治疗,能显著改善疾病的预后。

  建议患过敏性紫癜后6个月内,即使没有皮疹反复发作,仍需每月监测尿常规等检查。

  ■急性链球菌感染

  急性链球菌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渗出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伴有典型皮疹表现,又称为猩红热。需咽拭子检查链球菌抗原阳性,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可明确诊断。

  感染后1-3周,约20%患儿可出现肾脏损害,轻症仅在尿检时发现镜下血尿、轻度蛋白尿。

  重症者可出现肉眼血尿、浮肿少尿、高血压等症状。

  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预后良好。

  ■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

  近些年,随着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发展,乙肝病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较之前明显下降。

  但乙肝病毒感染患儿,尤其是“大三阳”的患儿仍需密切检测有无肾脏损害。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肾炎,表现为轻度镜下血尿、蛋白尿至发作性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浮肿少尿等临床表现,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轻,早发现早治疗,能改善预后。

  ■糖尿病

  糖尿病除血糖明显升高外,还可以引起肾脏、眼、心脏、血管、神经等多种器官损害。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升高,成人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的第二位病因。

  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蛋白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积极治疗,肾脏损害是可逆的,延缓或者阻断进展至肾功能不全。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丽宁为上海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医生)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