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年人常认为自己的听力下降是自然规律导致的结果,不需要治疗,也没什么有效治疗方式。其实,老年人的听力下降是否需要治疗,先得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最近,张先生出现鼻塞、流清涕等感冒症状,三天后鼻部症状减轻,左耳突然出现闷堵感,并有水泡爆裂声,张先生并未在意,以为是感冒引起的耳闷,过几天就好了。谁知过了两周,耳闷没有好转,感觉听力越来越差。张先生以为自己属于老年性听力下降,没有什么好治疗的,就没去医院检查。一个月后,张先生陪妻子去医院就诊,顺便去耳鼻咽喉科检查了自己的耳朵,医生告诉张先生,他的听力完全可以通过治疗恢复。医生随后为张先生做了鼓膜穿刺,从耳内抽出一毫升黄色液体,瞬间,张先生觉得自己听力恢复到从前。他后悔,为什么没早点看。那么,张先生得了什么疾病,才导致他左耳听力下降?
我们先看一下耳朵内部的中耳,在外耳道深处有鼓膜,鼓膜的内侧是中耳鼓室。鼓膜如果是完整的,鼓室与外耳道是不相通的,鼓室经过一根肌肉构成的管子——咽鼓管,通向鼻腔后方,鼓室内分泌的液体可通过这根管子流向外面。如果咽鼓管在鼻腔后方的开口,因为炎症、肿瘤引起堵塞,那么中耳就会发生积液,从而导致听力下降。如果把堵塞解决,中耳的积液恢复引流,听力就可以恢复正常了。这种由于咽鼓管堵塞而引起的疾病叫“分泌性中耳炎”,张先生得的正是这种分泌性中耳炎。
通过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常常可以得到改善,它和老年性退化引起的听力下降的区别在于,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是传导性听力下降,而老年退化引起的是神经性听力下降。
我们听到声音,依赖于耳朵内部一系列结构对声音的传导,包括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一环扣一环,将声音传递给内耳的神经细胞,这个传导路径上出现障碍,比如耵聍堵塞外耳道、听小骨断裂、听小骨周围被液体包围,所引起的听力下降就是传导性听力下降;而内耳神经细胞出现变性甚至坏死引起的就是神经性听力下降,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让神经细胞恢复正常。老年人听力逐渐衰减,大部分是这种神经性听力下降,所以这种老年性听力下降一般难以通过药物得到治疗。而传导性听力下降,比如前面张先生得的分泌性中耳炎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可得到有效治疗。
老年人得分泌性中耳炎的并不少见,据报道,老年性听力残疾中,分泌性中耳炎占到1%,因为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关键因素是咽鼓管堵塞,而老年人咽鼓管的肌肉调节能力、粘膜清洁能力和防御能力有所减弱,易引起咽鼓管堵塞,造成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如及时发现治疗,是可以治愈,恢复听力的。耳闷、听力下降、“噼啪声”和低调的“轰轰声”等间歇性耳鸣现象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且患者在打呵欠、擤鼻及改变头位时,还会出现气过水声,常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在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之后,也有未出现鼻部症状而突发耳闷的。出现耳闷后,一般需要去医院耳鼻咽喉科作耳道、鼓膜的检查,同时检查听力,如果发现鼓膜有炎症,并伴传导性听力下降,那就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
老年人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不必紧张,应及时用药物进行治疗。常常分泌性中耳炎会用喷鼻剂或滴鼻液治疗,大家会有疑问,中耳炎为什么要给鼻子用药?原因很简单,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常常是鼻腔的炎症引起鼻腔与中耳之间咽鼓管堵塞造成,“治病要治根”,所以把鼻腔炎症治疗好,咽鼓管恢复通畅,分泌性中耳炎自然就好了。
老年人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常常建议鼓膜穿刺或置管,得知鼓膜上要打一个洞,老年人难免很紧张。其实完全不用紧张。长时间患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不能通过药物治疗的方法排出,那就得人为制造一个通道让积液排出来。最方便的方法就是通过外耳道在鼓膜上“开一扇窗”,医生用细针在鼓膜上穿刺,再将中耳的液体抽出。如果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咽鼓管的功能已不佳,那医生干脆会在鼓膜上切个小口,放置一枚小型通风管,有了通风管,鼓膜内外的压力恢复平衡,中耳积液被解除,听力就得到恢复。
鼓膜有了洞,听力不会更差吗?答案是不会的,小的穿孔并不影响到鼓膜的振动,声音依然可通过鼓膜、听小骨顺利传到内耳里面。鼓膜有了洞,脏东西进去,不会引起发炎吗?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外耳道清洁,不随意掏耳,避免进水。
老年人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及时就诊治疗,是完全可以痊愈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中耳内的积液会变得越来越粘稠,即使穿刺,也不能抽吸出来。更有甚者,鼓膜与中耳内壁粘连在一起,中耳腔变得非常狭小,那这时候听力就不易恢复了,所以尽早治疗非常重要。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个常见病,必须注意预防:1、感冒后,避免用力擤鼻;鼻塞流涕较多,应及时用解除鼻塞药物。2、有鼻炎时避免乘飞机和潜水,防止中耳压力增高,不能与外界平衡。3、每天锻炼身体,保证睡眠,避免劳累,戒烟酒,使咽鼓管功能可以得到正常调节。4、每天可作保健操锻炼咽鼓管功能。
这里介绍一个促进咽鼓管恢复的保健方法,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老年朋友可以每天试着锻炼,具体步骤如下:1、摩擦手掌生热,手掌心正对耳廓,轻按,然后放松,再按压。反复进行以上动作。2、按压耳屏,使用双手放置于耳屏不断按压,随之放松。反复进行以上动作。3、捏鼻作鼓气动作,重复进行20次。4、作吞咽口水动作。重复作20次。
经过锻炼,咽鼓管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对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大有裨益。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