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实施,中国游客时隔3年有机会重新踏出国门。
既往经验中,在出国旅游期间患病多数为胃肠道症状、呼吸道感染以及皮肤病等轻度和自限性疾病,旅行中患病不仅耗费宝贵的假期时光,更危险的是部分游客可能携带危及生命的感染源回国。
在此建议筹备出行计划的朋友把医疗防护列入其中。
■接种疫苗
流感是旅行中接种疫苗可预防的最常见疾病,包括游轮旅行的乘客。
65岁以上的游客更应该接种有效期内的肺炎疫苗。
去往南亚地区的游客患伤寒和副伤寒风险最高,接种伤寒沙门菌疫苗能有效防范疾病由食物传播。
去往南美洲和南非洲等地区,黄热病疫苗必不可少。
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蜱传脑炎等都有相应的传播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狂犬病疫苗对于在拉丁美洲、亚洲或非洲地区的游客,不仅保护犬类撕咬伤,也包括蝙蝠和一些含有狂犬病毒的动物伤害免于感染,因为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的主要方法,传播疟疾的按蚊仅在夜间叮咬,所以游客如果白天前往按蚊传播疟疾高发地旅游,夜晚回到无疟疾地区睡觉更安全。
也可以在启程前就开始预防性服药,每周使用甲氟喹是首选。
■常备药物
旅行途中常见的困扰是腹泻。
临床上,旅行腹泻定义为旅行期间或旅行后7天以内,24小时内3次或更多次大便不成形,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
即使未经治疗,旅行者腹泻的平均持续时间也只有4~5天。
关于腹泻治疗,大家第一反应是抗生素,大家熟悉的有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
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议针对腹泻进行抗生素预防用药。
其实对症状更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案也包括口服补液盐和抗胃肠蠕动药物、抗分泌药物等。
口服补液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急性腹泻脱水有优异疗效的药物,主要含有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和葡萄糖。按比例配制后,口服即可。
■预防保健
游客如果想挑战高海拔旅游地区爬山等运动,无论交通工具是飞机还是汽车,要警惕急性高山病发生。
有些人会使用红景天等药物预防,其实医疗指南也推荐服用乙酰唑胺每日两次、每次125毫克可有效预防高原病,在上升到2800米或更高海拔之前24小时开始用药,持续至到达最高海拔后一天。
重度并发症(如肺水肿或脑水肿)在海拔3500米以下并不常见,最佳治疗方案是吸氧和立即下降到较低海拔。
去往海拔3500米或更高目的地并停留几个小时以上的游客应咨询专科医生。
乘车或坐飞机长途旅行,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形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经典三要素为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和高凝状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凶险的并发症。
防范措施包括避免脱水和飞机飞行期间活动腿部。
建议有基础疾病或血栓既往史的高危乘客使用加压弹力袜,甚至在飞机起飞前和降落24小时后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史兆雯为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