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腿能动了!”伴随着小丽(化名)下肢微微弯曲,病房里传出一阵欢呼。
6个多月前,中学生小丽不慎从高处坠下,虽然通过紧急抢救捡回了一条命,却因伤及脊髓,造成截瘫。
她的下半身完全无法动弹,不仅没有任何感觉,还有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缩等症状。
小丽和她家人的生活顿时坠入谷底。
多方求医无果后,心急如焚的家人几经辗转带着小丽找到了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君玉教授。
“受伤半年多了,治疗没有任何进展,希望通过这次治疗得到改善。”小丽妈妈说。
瘫痪离我们并不远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新增50万例SCI患者。
其中接近一半以上需要依靠轮椅生活。
我国至少有约130万脊髓损伤患者,并且以每年5~7万的速度增长。
脊髓损伤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人体大面积停电”,王君玉教授介绍,“大部分脊髓损伤的患者都会出现四肢或双下肢的不完全或完全瘫痪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终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自身和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小小电极唤醒身体
如何早日改善神经功能,甚至恢复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的痛苦,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世界性医学难题”。
以往,“急性期手术减压+长期康复治疗”是治疗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的常规方法,但由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目前,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手术(SCS)为截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具体来说,就是在全麻手术下打开脊柱骨的部分椎板,在脊柱骨和硬脊膜之间的硬膜外腔,植入精密的外科片状电极。
通过长期电刺激,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的安全性和风险如何呢?
“如果拿一颗白煮蛋来作比方,蛋壳相当于脊柱骨,白膜相当于硬脊膜,柔嫩的蛋白相当于脊髓,手术的过程相当于在蛋壳和白膜之间植入一个电极。由于有这层膜的保护,加上各类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术中脊髓受到损伤的风险微乎其微。”王君玉教授介绍,“外科片状电极相连的电池则置入脂肪下方,从人体外观上几乎看不出异常。”
术后,医生可使用程控仪在体外遥控进行参数调整,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调节电刺激的频率和强度,产生自发、交替、有节律的肌肉收缩,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运动和其他功能。
当然,脊髓损伤的治疗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损伤发生后“急性期手术减压”应该尽早实施,对经过半年以上的康复治疗截瘫症状改善仍不明显的患者,不妨考虑实施SCS手术,但术后仍需联合长期康复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据悉,王君玉教授团队在全方位评估小丽的身体状况后,为她施行了SCS手术。
目前,她已逐渐恢复了部分运动功能,双下肢肌肉萎缩程度也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 记者:梅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