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我国亟待普及规范抗蛇毒血清治疗
发布日期:2019-09-17

  被毒蛇咬伤后,一成患者会致死或致残,然而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公众充分认识,蛇咬伤为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一定挑战。近日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主办的“抗蛇毒血清临床应用研讨会”上,医学专家呼吁:目前,全球每年约有数十万人因毒蛇咬伤而丧命致残,我国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超过20万,但蛇咬伤在国内始终缺乏统一的治疗指南,及时、规范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治疗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应常备抗蛇毒血清,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及时诊疗。

  我国蛇咬伤发生率为2.5‰

  对于城市人来说,蛇咬伤似乎有些陌生,但其实蛇咬伤并不少见。我国蛇咬伤发病率约为2.5‰,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永信教授说,在我国森林茂密的山区内,蛇咬伤时常发生,例如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区。在浙江,每年蛇咬伤患者约为一万余例。在上海金山、奉贤、松江等郊区也偶有蛇咬伤病例发生。针对蛇咬伤的治疗,“土法”一度在民间盛行,专家解释,缺乏科学指导前,当地山民在经验中积累了“嘴巴里含烧酒,将咬伤部位的毒素吸出来”的做法,但如此冒险方法非但不科学,还可能延误患者救治时间,为施救者带来风险。

  随着抗蛇毒血清的问世,蛇咬伤治疗有了更科学、规范治疗。龙华医院急诊科曹敏教授表示,近年来问世的抗毒素抗血清类药品,主要用于破伤风、狂犬病、毒蛇咬伤等的紧急性预防治疗。记者了解到,这类药品的研发与生产流程不同于其他生物制品,比较特殊,其原料来自马血浆,制品的成功研制及质量标准离不开马匹免疫等技术。

  专家达成一致共识:被毒蛇咬伤,特别是严重咬伤的患者,必须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疗、抢救生命。可惜的是,迄今我国仍缺乏统一治疗指南,蛇咬伤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偏高。当前,参照国际相关治疗指南、结合我国救治经验,研究制订我国蛇咬伤救治指导性方案,并普及到基层医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抢救蛇咬伤患者。此外,医疗机构急诊药房也应必备抗蛇毒血清,以备不时之需。

  抗蛇毒血清明显拓展治疗范畴

  蛇咬伤的治疗从经验走向规范,专家欣慰表示,这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将造福更多病家。“以往治疗仅针对部分种类的蛇咬伤有效,随着抗蛇毒血清的问世,更多类型蛇咬伤均可得到治疗。针对重症蛇咬伤患者,抗蛇毒血清是唯一救治办法。”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牛富生教授说。

  作为目前国内独家生产抗蛇毒血清的企业,上海赛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抗蛇毒血清的提炼,需要核心技术支撑。记者了解到,赛伦生物历经20年积淀,已形成毒素蛋白质组学、抗原精制、佐剂开发、免疫及单采浆、高效病毒灭活、胃蛋白酶消化工艺、现代柱层析纯化、抗毒素保护效价检测等核心技术,由此掌握了应急“解毒药”的秘籍。

  “抗蛇毒血清的新品种正在不断拓展”,负责人表示,以我国十大毒蛇之一——蝰蛇为例,人被蝰蛇咬伤后,伤口肿痛,出血,发病急,症状严重,来势凶,皮下出血形成瘀斑。初始阶段是血液大量快速凝固,血液中大量消耗凝血因子,之后,血液失凝,全身严重出血,部分患者还会因溶血而致贫血及黄疸、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肺出血及脑出血,病死率较高。目前,蝰蛇咬伤只能采用毒素类别相近的抗五步蛇毒血清进行救治。一旦正在开发的“抗蝰蛇毒血清”上市,对于蝰蛇咬伤患者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痛苦。

  应以公共卫生事件来对待蛇咬伤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蛇咬伤的发生与救治应视为公共卫生事件来对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公共卫生应急原则,同样适用于蛇咬伤。记者获悉,由于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工艺复杂,研究人员采集到蛇毒后需先在马身上做实验,经过3个月观察、等待,再从马身上提取和制备抗蛇毒血清。因此,一支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周期最快也要9个月左右,有效期仅3年甚至更短。目前按照区域重点配置,赛伦生物确保上海地区患者在遭遇蛇袭的情况下,可以在4至6小时“窗口期”内用上抗蛇毒血清。企业每年生产、经营各类抗蛇毒血清产品8-9万支,挽救了无数患者性命。

  普及蛇咬伤的规范治疗,华山医院感染科翁心华教授等建议:应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蛇毒血清,填补现有技术空白。数据显示,目前蛇咬伤患者应用抗蛇毒血清的覆盖率仅为18%,治疗还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除此之外,也应鼓励自主研发企业研制各类抗蛇毒血清产品的定量使用诊断试剂盒,方便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被咬伤实际,定量使用血清,更精准有效治疗患者。专家同时提出,针对蛇咬伤的药物治疗,应进入基药医保、国家储备、新产品注册审批快速通道等,以此造福更多患者。

  医学专家最后提醒:一旦发生蛇咬伤,患者及家属应第一时间拨打120,尽可能对咬人的蛇拍照或录像,方便医生辨认种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大量清水清洗伤口并包扎,松紧以能插进一个手指为宜;心跳过快会加速血液循环,患者受伤后应减少走动,避免情绪过分紧张;千万不要用嘴吸毒,联系有抗蛇毒血清储备的医院尽快送医。

  (来源:上观新闻)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