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方法,按照规定方法服药,这样可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但很多患者在用药时却随意更改药品的使用方式。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吞下去,这样非常危险。这样服药与躺着服药一样会损伤食管,甚至程度更严重,而且没有足够的水分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不同剂型的药改变服药方式会有什么危害呢?
1、将胶囊里面的药粉倒出来服用,由于许多胶囊属于缓释药物,在人的肠胃里慢慢释放剂量,使药物作用持久,体内药物浓度均衡。若倒出来吃,破坏了原药设计,使药物作用时间变短,影响药品疗效。
2、将糖衣片压碎服用,糖衣一旦破裂,便失去了特定保护遮味、隔离等作用,不但会降低疗效,而且还可能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用这种方法服药更不安全。
3、将口服改外用,有些人将甲硝唑片、制霉菌素片等放置于阴道内,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或真菌感染。其实,口服制剂很难在阴道中释放崩解,所以疗效甚微,甚至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4、针剂改口服,有些人害怕疼痛不愿注射或认为针剂质量高、疗效会更好,所以将葡萄糖注射液等直接喝进肚子,殊不知这样喝针剂会影响药效发挥。因为针剂一般剂量要比口服小,加上胃液破坏,药效会大打折扣。
5、含片改口服,有的人嫌含片麻烦,时间长作用慢,便一吞了之,这样做根本不能达到服药目的,起不到应有效果。如将硝酸甘油片含于舌下药片能在唾液中迅速溶解、扩散,经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吸收直接进入血液,2~3分钟即可奏效。但如果将其口服,不但吸收慢,还会被胃液破坏,使其功效大大降低。
6、止咳糖浆类药一般是将止咳药溶解于糖浆内制成。糖浆可以覆盖在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薄膜,阻止其他刺激接触发炎部位,从而达到止咳目的。倘若使用热水服用糖浆,会溶解部分药物并使糖浆稀释,降低糖浆黏度,使其在咽部发炎处不能形成薄膜保护层,就达不到止咳效果了。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