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养身保健>>养颜驻颜

中药伤肝?客观看待!
发布日期:2019-02-26

  上一监测周期(2月16~22日),微信平台共发布13138条中医药相关图文消息,微博平台共推送25292条信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高于欧美”成为中医药领域舆情热点。

  转载热度前十的新闻如图:

  重点事件舆情分析:

  近日,消化疾病领域核心期刊《胃肠病学》在线发表题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论文引发广泛关注。该论文指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人,高于西方国家。同时,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26.81%)、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

  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纷纷报道、转载此消息,舆情热度快速攀升。有媒体报道时题目中加入“保健品、中药影响最大”,引发公众对中药安全性的热议。

  自古至今,中医从没标榜过中药无毒的理念,《本草纲目》中“大毒”“小毒”的解释、“十八反、十九畏”歌诀等无不体现中医人识毒、避毒、用毒的意识。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认识到,中药与西药一样,使用不当会有不良反应。

  有专家分析,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和用药,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西医开出中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众自行使用中药,由于他们大多不懂中医辨证,导致用药不当,造成损伤。真正迫在眉睫的是,既要加强对使用中药的医生的培训,又要提高公众安全使用中药的意识,纠正不规范用药、乱用中药等不良行为。

  事实上,中医药安全性总体趋势是向好的,公众无需对中药不良反应产生恐慌心理。中药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多种减毒或避毒的途径和机制。忽略中医的调和思维和辨证论治,忽略中药复方配伍对毒性的消解,会让中药蒙受“不白之冤”。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监管体系。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建立了一套中药药源性肝损伤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科学界定了患者肝损伤与中药之间的因果关系,系统评价了相关中药的安全性及风险获益比。

  针对那些借机肆意夸大、抹黑中药安全性的报道,我们想说,应该清楚发生的真正原因并加以预防,而不是去争论孰是孰非,争辩中西医谁好谁坏,这样才能让百姓从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获益。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