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养身保健>>防病治病

瘙痒几时休 中医有办法
发布日期:2015-02-16

俗话说“痛病好忍,痒症难熬”,瘙痒虽不是危急重症,但发起威来,也着实让人招架不住,尤其是到了夜里,瘙痒发作,难受不已,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记者为此采访了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建修。

三类人群易瘙痒

王建修介绍,据临床观察,有三类人群易瘙痒,分别是老年人、孕妇、洗澡过勤的人。也有一些疾病会引起瘙痒,如神经衰弱、阻塞性黄疸、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这类瘙痒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老年人的皮肤因为生理性退化,皮肤表面缺乏足够的皮脂保护,皮肤干燥缺水;孕期瘙痒原因可能是体内慢性炎症刺激发生的反应,或者主要是由于妊娠使体内雌激素浓度持续升高所致,也有些孕妇是因为胆汁代谢异常引起皮肤瘙痒;过勤洗澡则会带走原本就不多的皮脂保护层,使皮肤愈显干燥。

王建修说,由于瘙痒只是一个临床症状,较轻时人们一般不会太在意,大多数都是在症状较为严重,影响睡眠的情况下来就诊。瘙痒发作时,除患处瘙痒外并无原发损害,因不停搔抓,直至抓破皮肤,有疼痛感时瘙痒才缓解或减轻。皮肤常出现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

有的放矢先保湿

王建修说,瘙痒常常让很多患者痛苦难耐,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防治皮肤瘙痒刻不容缓。积极寻找原发病因并进行相应防治,保湿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平时,应注意生活规律,少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改掉搔抓习惯,避免外界的各种刺激,洗浴不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及热水洗烫。老年皮肤瘙痒症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

冬季老年人应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每周一次足矣。选择性质温和的浴液,不用过热的水,更不要用力搓澡,有条件的用浴缸浸泡身体最好,浴后在全身或常瘙痒的部位薄薄地涂抹一层类似宝宝霜那样含油脂较多的润肤液。

对于孕期出现皮肤瘙痒的处理,王建修建议:一是孕妇要勤换内衣,尽量穿棉质柔软的衣服,常用热湿毛巾擦身或淋浴冲洗,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发炎的情况,洗澡时不要用太烫的水,也尽量不要用沐浴用品,用清水清洗即可;二是可在瘙痒局部涂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此药对胎儿较为安全;三是可用中药涂擦或洗浴,起到疏风、止痒、散热的作用;四是千万不要迷信民间偏方,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如果症状较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及时就医。

洗澡过勤引发瘙痒的患者则应减少洗澡的次数,洗澡的水温以32℃为宜,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不要泡澡,不必天天使用沐浴露。洗澡后,趁着皮肤还有些湿润时全身涂抹润肤霜,在手脚、膝盖、关节处则涂抹油性多一点的润肤产品。

中药浴可解痒

王建修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反应西药能缓解瘙痒症状,但停药后仍然复发。中医在治疗瘙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医师根据每位患者体质的不同,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口服中药煎剂的同时,遵循皮肤病内外合治的原则,采用中药药浴,可明显缓解瘙痒。

药浴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外治法。利用不同水温和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在水中加入药物,通过沐浴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孔窍、腧穴等,迅速直达病所,从而达到集防病治病、保健养生于一体的功效。古有“头生疮则沐,身有疡则浴”之说,杨贵妃华清池沐浴,慈禧每日牛奶浴身都有史可查。瘙痒药浴可选用防风、苦参、二花、侧柏叶等几味药物,“邪在表,渍形以为汗”,皮肤病多病邪在表,通过浴水对局部的刺激和药力作用,使毛孔腠理疏通、气血经络通畅助邪从表而发,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药浴时和药浴后,要注意避风寒,以防感受风寒之邪而产生新的疾病。

瘙痒需防病从口入

瘙痒的患者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尽量不要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最好保持在18~20度之间,湿度50%~70%之间,以减少皮肤发痒的诱因。还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生活力求规律,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做到劳逸结合。王建修还特别提醒,饮食需防“病从口入”,避免吃“发物”。

“发物” 含有异种蛋白质。当这种特殊的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后,会引起过敏反应,损害皮肤。所以,瘙痒的患者在服药期间或在治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均应禁食带有鱼、虾、蟹等发物及禽类食品和葱、蒜、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否则,即使病情已处于稳定期,也会重新发作。

某些瘙痒患者只对一两种食物过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禁忌过大范围的食物。患者可将吃进食物的种类、时间和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这样忌口就有针对性,缩小了忌口的范围。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不管患了哪种皮肤病,也不管自己对什么食物过敏,凡是所谓的“发物”,统统忌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而即使是需忌口的皮肤病患者对于禁忌的食物也并非永远忌口,一般等皮肤病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尝试吃过敏食物,从小量开始,如无特殊反应,可逐渐增加量和次数。经过反复、多次脱敏,一些人对原来过敏的食物,可以不再发生过敏反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丽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