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健康热点排行

高压、忙碌 现代人添了不少心病
发布日期:2015-01-09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心病”,高压、忙碌的现代生活正是主要根源,尤其一些有别于传统心理疾病的新型“心病”,正大肆在人群中蔓延。

拖延症。明明知道自己要做某事却死活不想干,今天的活非得拖到明天,甚至不到火烧眉毛绝不动手……你是否也是个“拖延症”患者,每次下定决心要改却屡屡失败?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里博士提出,拖延主要有3种类型:找刺激型、逃避型和优柔寡断型。虽然拖延不算病,但严重时带来的内疚感、自卑感和生活的无序感,会让人异常焦虑。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建议,一是可以把任务分成具体且较易实施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自己一点时间放松;二是要学会消除干扰,将一切影响效率的因素都赶走,比如关闭手机网络、找个安静的房间等。

选择恐惧症。计划经济时代,可供我们选择的东西很少,而现在,每样东西都有好多不同的品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人每天要做70个选择,不少人在选择面前瞻前顾后,纠结不已。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解释说,选择困难症的背后,可能是种不自信或逃避责任的心理。事实上,正如国外谚语所说:“有选择权的人是最富有的人”。许建阳建议,在面对选择时,应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通过对比优劣帮助下决心。

另外,要增强自我安全感,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不必事事追求完美。

强迫症。“明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问题毫无意义,却无论如何也停不下来,而且越想抵制便越紧张、痛苦。”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说,这就是典型的强迫症,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学会减弱强迫思维至关重要。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出了一个“15分钟法则”:当出现强迫想法后,努力将强迫行为的发生推迟至少15分钟。以洗手为例,当你又想洗手时,不妨先问自己:“且慢,我真的需要洗手吗”,过5分钟后,再告诉自己“我没有立刻去洗手,好像手也没那么脏”,再过5分钟后,告诉自己“这是强迫症在作祟”,最后5分钟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

手机依赖症。很多人手机不离身,没带就会有各种不适;聚会时总会下意识地不停翻看手机……手机逐渐“绑架”了我们的生活。有研究发现,美国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平均在5小时以上。《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则发现,71.8%的受访者认为手机依赖现象很普遍。

西英俊表示,严重的依赖可能转化成强迫症、焦虑症。对此,日本有关专家介绍了3个远离手机依赖症的小诀窍:一是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如外出别带手机充电器;二是关掉手机信息通知功能;三是设置复杂密码,能让人感觉解锁麻烦。

网购成瘾症。网络购物省时省力,但也导致一些人一网购,就埋没在无数个相关产品链接中。王国荣认为,网络购物之所以会上瘾,主要与网络购物空间的极大极丰富,能为一些精神空虚者提供精神“托养所”;购物能带来极大的满足感,缓解压力,提高人的自信等因素有关。

要想戒这种“瘾”,首先要充实现实中的生活,多创造一些不一样的经历;其次,可以利用一些节点,如喝水、上厕所、打电话等,强迫自己关掉网购网页,离开电脑;再次,看到让你动心的东西时,先考虑几天,如果非买不可再付钱。

晚睡症。“越夜越兴奋。对于早睡觉这件事情我实在是无能为力。”这句话代表了晚睡族的心声。

西英俊说,“晚睡症”不是疾病,却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晚睡族往往白天压力较大,首先应学会循序渐进调整生活状态。把每天的工作生活仔细规划逐样完成,然后在睡前“清空”大脑,争取每周提前半小时上床,同时仔细感受早睡带来的充沛精力;其次,增加与外界的交流,给压力一个恰当的宣泄出口。

焦虑症。一项调查显示,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从来没有焦虑过。分析说,焦虑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会积累也会消退,是人们面临困难、挑战甚至危险等不确定因素时,内心产生的一种莫名不安、紧张的感觉。

异常焦虑时,我们不妨学会分散注意力,深呼吸几分钟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此外,美国《赫芬顿邮报》最新载文,建议多吃肥鱼、菊花茶、鸡蛋、酸奶、绿茶这5种“最缓解焦虑的食物”。

初老症。年纪轻轻就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心态消极,不想奋斗, 这种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现象,被称为“初老症”。

在王国荣看来,“初老症”的形成与社会压力太大,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变弱,想要逃避的心里有关。事实上,人活着,就必然要承担责任,要克服困难,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来源:生命时报)

;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心病”,高压、忙碌的现代生活正是主要根源,尤其一些有别于传统心理疾病的新型“心病”,正大肆在人群中蔓延。

拖延症。明明知道自己要做某事却死活不想干,今天的活非得拖到明天,甚至不到火烧眉毛绝不动手……你是否也是个“拖延症”患者,每次下定决心要改却屡屡失败?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里博士提出,拖延主要有3种类型:找刺激型、逃避型和优柔寡断型。虽然拖延不算病,但严重时带来的内疚感、自卑感和生活的无序感,会让人异常焦虑。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建议,一是可以把任务分成具体且较易实施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自己一点时间放松;二是要学会消除干扰,将一切影响效率的因素都赶走,比如关闭手机网络、找个安静的房间等。

选择恐惧症。计划经济时代,可供我们选择的东西很少,而现在,每样东西都有好多不同的品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人每天要做70个选择,不少人在选择面前瞻前顾后,纠结不已。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解释说,选择困难症的背后,可能是种不自信或逃避责任的心理。事实上,正如国外谚语所说:“有选择权的人是最富有的人”。许建阳建议,在面对选择时,应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通过对比优劣帮助下决心。

另外,要增强自我安全感,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不必事事追求完美。

强迫症。“明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问题毫无意义,却无论如何也停不下来,而且越想抵制便越紧张、痛苦。”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说,这就是典型的强迫症,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学会减弱强迫思维至关重要。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出了一个“15分钟法则”:当出现强迫想法后,努力将强迫行为的发生推迟至少15分钟。以洗手为例,当你又想洗手时,不妨先问自己:“且慢,我真的需要洗手吗”,过5分钟后,再告诉自己“我没有立刻去洗手,好像手也没那么脏”,再过5分钟后,告诉自己“这是强迫症在作祟”,最后5分钟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

手机依赖症。很多人手机不离身,没带就会有各种不适;聚会时总会下意识地不停翻看手机……手机逐渐“绑架”了我们的生活。有研究发现,美国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平均在5小时以上。《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则发现,71.8%的受访者认为手机依赖现象很普遍。

西英俊表示,严重的依赖可能转化成强迫症、焦虑症。对此,日本有关专家介绍了3个远离手机依赖症的小诀窍:一是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如外出别带手机充电器;二是关掉手机信息通知功能;三是设置复杂密码,能让人感觉解锁麻烦。

网购成瘾症。网络购物省时省力,但也导致一些人一网购,就埋没在无数个相关产品链接中。王国荣认为,网络购物之所以会上瘾,主要与网络购物空间的极大极丰富,能为一些精神空虚者提供精神“托养所”;购物能带来极大的满足感,缓解压力,提高人的自信等因素有关。

要想戒这种“瘾”,首先要充实现实中的生活,多创造一些不一样的经历;其次,可以利用一些节点,如喝水、上厕所、打电话等,强迫自己关掉网购网页,离开电脑;再次,看到让你动心的东西时,先考虑几天,如果非买不可再付钱。

晚睡症。“越夜越兴奋。对于早睡觉这件事情我实在是无能为力。”这句话代表了晚睡族的心声。

西英俊说,“晚睡症”不是疾病,却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晚睡族往往白天压力较大,首先应学会循序渐进调整生活状态。把每天的工作生活仔细规划逐样完成,然后在睡前“清空”大脑,争取每周提前半小时上床,同时仔细感受早睡带来的充沛精力;其次,增加与外界的交流,给压力一个恰当的宣泄出口。

焦虑症。一项调查显示,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从来没有焦虑过。分析说,焦虑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会积累也会消退,是人们面临困难、挑战甚至危险等不确定因素时,内心产生的一种莫名不安、紧张的感觉。

异常焦虑时,我们不妨学会分散注意力,深呼吸几分钟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此外,美国《赫芬顿邮报》最新载文,建议多吃肥鱼、菊花茶、鸡蛋、酸奶、绿茶这5种“最缓解焦虑的食物”。

初老症。年纪轻轻就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心态消极,不想奋斗, 这种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现象,被称为“初老症”。

在王国荣看来,“初老症”的形成与社会压力太大,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变弱,想要逃避的心里有关。事实上,人活着,就必然要承担责任,要克服困难,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来源:生命时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