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心理测试

曾经失恋的大学生更容易网恋吗?
发布日期:2006-11-28

  

  调查还发现,网恋大学生中有55%的人都曾有失恋经历,这说明曾经在感情方面受过创伤或是失恋过的大学生更容易尝试网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处于“爱与隶属”需求层次的大学生,更需要别人的接纳、关爱、欣赏和理解。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这种需求或是在这方面遭受挫折和创伤时,就会将这种需求转移,寻找其他途径补偿。网络的适时出现恰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

  但与此同时,网络的虚拟性质使得网上的交往通常是一对一的线性关系,无法受到现实社会中发散型人际关系的有效约束,因而,在网上也就更容易受到欺诈。而大学生一旦有过在网络上遭受欺诈的经历,就会对网络提高警惕,也就不会轻易尝试网恋。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71%)网恋大学生并没有在网上受骗的经历。

  同龄群体的从众性促进了网恋?

  通常,同龄群体的行为具有从众性,在网恋问题上是否也如此呢?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2%)有过网恋经历的大学生,其周围也有人有过类似经历。从人际互动的角度上说,家庭背景、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的同龄人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而且,彼此朝夕相处,周围环境特别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就会更加显著。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网恋,虽然主观上并没有刻意盲从,但网恋却占据了潜意识中的一定空间,一旦有机会,就更容易去尝试。正是这种同龄群体的示范作用,使得尝试网恋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

  另外,调查还发现,网恋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经验相符:毕竟,来自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大学生“触网”时间更长,对新兴事物有更少的排斥心理,网恋也就更有可能。而那些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村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保守,做事循规蹈矩,在情感问题上更倾向采用传统的方法。

  多数大学生对网恋持中立态度

  面对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多的网恋现象,大学生们持什么态度?调查显示,多数(65%)大学生对网恋持中立态度,既不明确表示反对,也不公开表示赞成。而对网恋明确表示赞成(12%)或反对(24%)的都是少数。

  但对于网恋是否有可能成功,受访者的回答分化较大:8%的被访者认为“十分可能”,认为“有一点可能”和“不确定”的分别占到36%、28%,另外还有25%和4%的被访者选择了“不太可能”和“绝对不可能”。在整体上,对网恋成功持乐观态度的大学生要更多一些。乐观者认为,网恋更注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爱情应该更加牢固,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而悲观者则认为,网上聊天是网恋初期相对单一的了解方式,这种方式使双方缺乏实际的真正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很容易“见光死”。

  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实施时间为2003年3~4月,采用偶遇式的调查方式,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6所大学的本科生中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6份。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年龄最大者25岁,最小者17岁,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分别占62%、27%和11%。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