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如今,拖延症的症状和危害已经遍及全球。明明有很多工作,却在上班第一时间刷微博逛淘宝;白天能完成的工作,却要留到晚上看完电影后通宵完成。治疗拖延症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引用了卡尔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提摩太·皮奇乐及芝加哥德保罗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瑟夫·费拉里对拖延症的研究。约瑟夫·费拉里发现在美国有20%的成人认为自己是习惯性拖延者,而在大学生群体中,习惯性拖延者的比例甚至高达70%。这种现象必须要得到重视了,拖延症会导致低效率工作和高失业率。
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克服拖延症呢?下面是几点建议:
1、找到拖延的根本原因。
我们究竟为什么非得拖延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对将要做的事感觉不够好。当我们疲惫、害怕或气馁时,我们会选择做一些感觉良好的事情,如刷微信,看电视,吃零食,躺下休息等,只有当我们认为感觉足够好的时候才想要去解决比较棘手的事情。
2、多奖励,少逃避。
做事前你的情绪可能会突然跌落谷底,这时候要如何调整情绪呢?通过激励的方法可以刺激自己少逃避。告诉自己做完这件事会有奖励,会有更多乐趣,这时的动力就会增加许多。
3、拖延也可以很艺术。
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佩里认为:拖延也可以很艺术。怎么让拖延变得艺术起来呢?那就是先从小件的、优先性低的事情做起,从而建立一种成就感,然后打起精神完成更重要的工作。佩里先生认为,人们总将注意力放在他们最大的并且最重要的职责上,然后就觉得完不成了,干脆不干了。他建议拖延者们用比较不艰难的工作先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先阅读一下行业新闻、计算一些数据,慢慢地再去完成更加棘手的工作。
4、改变思维方式。
不要陷入思维圈套中,如果你认为,“这个项目太难了,我绝不可能搞定它”你很有可能是扩大了困难,低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完不成一项任务,往往不是因为任务太难,而是你被自己认为的“难”吓住了。如果你一直暗示自己“我绝对完不成这件事”或“我并不擅长这类事”,那么你的顾虑就会成真。当你认定好一件事,就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不要再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
改变思维方式,可以不断提醒自己:
“这件事虽然具有挑战性,但是是可操作的,只要开始做,就会有收获。”
“我要做的事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难,而我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我无法预知未来,我也无法预知我能胜任什么,那就按部就班地去做做看。”
5、后悔是最痛苦的事。
做一件棘手的事情,你会痛苦;但如果试都没试,你一定会后悔,而后悔的痛苦感会更加强烈。问问自己,你不做这件事会有什么损失?拖延对你的生活、职业、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问题往往不在于事情有多难,而在于你究竟为自己在乎的事情投入了多少精力。所以从现在起,不要再找各种理由,不要再传递负面情绪,否则你一定会为后悔买单。
(来源:国际在线)
健康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