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银发心理

分开带孙 折磨老人感情
发布日期:2017-01-18
  许多在广州奋斗的“新客家人”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只能请父母来穗照顾。有的人因父亲还没退休,母亲孤身来穗,有的人则和兄弟姐妹“平分”父母。许多老两口一辈子没分开过,如今却为照顾孙辈成了分居两地、一年见面机会寥寥的“牛郎织女”。有的独生子女家庭,老两口虽然一同来穗照顾孙辈,却无私人空间,甚至因住房紧张,连睡觉也要在两人之间塞个小“电灯泡”。
  专家指出,其实老两口也需要相处的自由空间。
  故事 父母一年团聚时间不到三个月 讲述人:“新客家人”宋女士 我是山东人,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工作、成家,在荔湾买了房,真正落户广州。四年前,儿子出生,妈妈从老家出来带小外孙。父亲那时还没退休,走不开。再后来,弟弟有了孩子,爸爸退休后就留在老家,照看孙子。老两口一辈子没分开过,如今却为照顾孙辈成了新版的“牛郎织女”,一年团聚时间还不到三个月。
  我们一直为此不安,希望老两口能团聚。去年,弟弟夫妻俩到广州工作,原本以为父亲能过来团聚,但因为小外甥属于外来人口,读不起广州的幼儿园,爸爸只好带着他打道回府,在老家上幼儿园。 现在,爸爸的生活就像候鸟一样,冬夏孩子寒暑假来广州住一两个月,一年加起来和妈妈团聚时间还不到三个月。
  六旬爸妈每天煲“电话粥” 父母都60岁了,是老派夫妻,感情表达很含蓄。小时候虽没见过他俩有啥亲密举动,但两个人一直都挺融洽。爸爸是典型的倔老头,以前在家时不爱听妈妈的话,还会跟她拌嘴。可是,少年夫妻老来伴,两人现在天各一方,反而常常互相惦念。
  妈妈老说想回家,我故意逗她,问想回去干啥?她就不吭声,扮没事。我有时查看电话记录,发现妈妈白天常往老家打电话。问定期到家里打扫的钟点工大姐,她笑答“白天阿姨跟你爸爸煲‘电话粥’,讲悄悄话,不让我听呢。” 晚上全家都在时,妈妈也会提议给爸爸打电话。不过,在这个场合他俩讲的话通常很“官方”,无非是交换一下孙子、外孙的情况,问候亲戚朋友,再互相勉励几句,什么“要好好吃饭”“最近变天了,要加件衣服”。我们有时听着想偷笑,但又觉得心里堵得慌。
  老两口带孩子令人羡慕 在我住的小区,像妈妈这样的老年“牛郎织女”并不少,也有很多是老两口一起来帮孩子带小孩的。有些老两口在孙子上学后,还会一起出来遛弯,逛超市。这种情况令妈妈挺羡慕的。 现在我常鼓励她出去走走,但她说“一个人出去,挺没意思的”。的确,像我们这样的“新客家人”,年轻人还好一点,而老人在这里没有朋友,老乡住得远,和邻居交流起来又有语言障碍,对他们而言,情感上依赖最多的还是家里人,尤其是老伴。
  我跟弟弟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尽快将父亲接过来一起住,让他们为儿女操劳大半辈子后,能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不要一切都围绕着孙子外孙转。 点评 要天伦之乐,也要相濡以沫 “幸福”对于人的含义,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有所区别。
  青年期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伴侣,而中年期主要来自事业和家庭生活,而对老年人而言,最重要的幸福感来自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和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前者,会给老人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因为血脉的延续,令老人感到自己的生命也在延续,从而缓解对死亡即将到来的恐惧。因此,许多中国老人为了照顾孙辈,宁可牺牲老两口的相处时间。 但实际上,让两个老人分开来照顾孙子不是好选择,这对老人是一种情感剥夺。因为天伦之乐并不能完全替代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陪伴之情。除非是老两口本身感情不好,愿意借照顾孩子的机会分开,大部分老人还是希望老来有伴的。
  因为老年人怕孤独,从性心理上讲,也需要和异性的亲密关系,并不是指性行为,而是有异性的陪伴。对于那些到外地给子女带孩子的老人来说,独自一人也不利于适应、融入陌生的环境。 老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能缓解对新环境的不适感,但一旦孩子入托、入学,老人独自一人在家时很容易产生“空巢”心理。很多老人常有独自发呆的情况,这就是寂寞的信号,应该让老人把关注点重新放回老伴身上,如果此时处于分居状态,对身心很不利。
  为老两口创造独处的空间 子女要注意父母的需要。有些子女征求父母是否愿意分开带孩子时,父母总是答“好”。其实,中国的父母为了子女的幸福,会说善意的谎言。因为父母会首先考虑到子女的困难,而刻意压抑、牺牲自己的需要。有时,双方对此都心领神会,子女在潜意识里为减轻自己的内疚感,也不敢面对这个问题,宁愿假装相信:“分居对父母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在这个问题上,老人说“好”时,子女要懂得察言观色,了解老人真正的想法。
  我主张,最好由老两口一起照看孙辈。有的老两口习惯一切活动都带着孩子去,但这种场合下,老两口的关注焦点是孩子,而不是对方。作为子女,我们也要给老人制造一些单独相处的机会,比如每天晚上自己带一会儿孩子,让老两口单独出去散散步。如果担心老人不好意思去,可以“制造”一些任务,比如请二老去超市买东西等。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