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波小港的柳女士挺苦恼,公公婆婆经常去小区楼下听免费保健讲座,偶尔还会领一点小礼物回家。可是,前两天,公婆却提出打算去买一台电疗仪,价格要19800元一台,柳女士质疑,商家会不会是在忽悠消费者?然而,当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执法检查时,有些老人却还很不友好地喝斥道:“人家免费上课,你们管太多了!”(7月30日《现代金报》)
“养生讲座”搭台,“活动送礼”作饵,“高价诱购”坑客。网上检索可知,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屡屡有类似事件发生,受骗的大多是老年群体,并且都是以治疗各类疾病为幌子进行诱导式销售。而多地执法部门也坦言,由于这些医疗器械或保健食品并非假冒伪劣产品,而其在“讲座”中涉嫌虚假夸大宣传的内容又很难取证,所以查处起来往往难度也较大。
执法部门检查“养生讲座”,反被老人喝斥“多管闲事”,由此可见某些“洗脑营销”的功夫独到。早有媒体报道提醒,这些“老师”或“专家”的最大本事,不是研究怎样养生保健,而是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先说服有必要来听讲课,再灌输相信推销的东西能治病,最终则是千方百计地让老年人大把掏钱“买健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能管老年人叫爸妈,能喂老年人吃饭,还能带老年人免费旅游和活动。当然,这些亲情服务和屑小投资,肯定还得从老人那里挖出巨大效益和回报。
“养生讲座”是个筐,设局诱导里面装。时下,这样的“坑老营销”,正在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骗了这批换那批。而且,有人也已总结出,警惕和远离此类“讲座”,只要记住三个相似特征:一是宣传的东西都被赋予各种神奇疗效;二是价格高得离谱,动辄上万乃至数万元;三是在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如此这般,即便有些老年人起先都是打定主意、只听不买,结果可能就稀里糊涂地中计入套了。
不过,真的是“养生讲座”让众多老人像“着了魔”一样地无法自拔么?我看也不尽然。视频“洗脑”,“讲座”忽悠,通过各种号称免费的“会员活动”吸附老会员,并鼓励老会员“发展”新会员,这已是吸引许多老年人“上钩”的常用套路。但一些老人之所以抱着“不好不会买”的警觉,还是乐意甚至热衷去集体“听课”,其实也揭示了被亲近、被关心的精神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重视与满足。当子女们不能“常回家看看”,被商家的“常过来听课”趁虚而入,有些老年人想不“着魔”也是难了。
反感“管得多”,当思“亲得少”。的确,某些心怀叵测的“养生讲座”,纵然可以讲得口吐莲花、神乎其神,如果子女们多一点对父母的关心问候、促膝长聊,老人们就未必会觉得十分空虚无聊,进而也不易被“养生讲座”稍作诱惑便乱了方寸。而忧就忧在,当老人们认为亲情需求已遥不可及,干脆起了“花钱买孝顺”的念头,这才更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着魔”表现了。
所谓“老人和小孩的钱好赚”,无疑也包括了像“养生讲座”这样的诱导营销。老年人确实应谨记,代价昂贵的“冲动消费”不能太任性,因为一旦钱出手,又抓不到商家的违法把柄,想要维权也极其困难。但是,为人子女者更需认真去反思,若非自己对父母的“亲得少”,他们还会那么容易地受骗上当“买得多”么
(来源:南方网)
健康热点排行